華爾街日報》誰是美中貿易戰的受益者?

2020-02-11 11:29

? 人氣

台商新日木業因中美貿易戰,將中國生產線移轉到越南平陽省。(黃琴雅攝)

台商新日木業因中美貿易戰,將中國生產線移轉到越南平陽省。(黃琴雅攝)

為期兩年的美中貿易戰顛覆了全球商業格局,給全球貿易增長踩下了急剎車,但同時也給少數幾個產業和國家帶來一定好處,令它們得以在兩個大國的角力中坐收漁翁之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去年,全球貿易增速降至微不足道的1%,2018年和2017年分別為4%和6%。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這是40年來第四糟糕的表現,也是經濟衰退時期以外最糟糕的表現。

導致貿易放緩的因素有好幾種,但分析師認為,美中貿易戰是最大單一因素。美國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進口國,每年都進口超過2兆美元商品。關稅和其他措施導致兩國之間的貿易放緩,而且這種缺口不能完全從其他國家的進口來填補。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貿易低迷的背後,是美國對中農產品、飛機和機械銷售減少,以及中國對美國的電子產品和工業用品銷售的下降。某些情況下,外國供應商無法填補這個缺口,因此許多衡量工廠活動和需求的指標都出現下滑。

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Finance)副首席經濟學家拉瑙(Sergi Lanau)說,如果沒有美中貿易戰帶來的貿易不確定性,全球增長和投資水準可能會更高。

中美貿易戰,中美第一階段協議達成,美國取消12月15日欲對1600億美元中國商品施加的關稅。(AP)
中美貿易戰,中美第一階段協議達成,美國取消12月15日欲對1600億美元中國商品施加的關稅。(AP)

根據Trade Data Monitor彙編整理的美國和中國貿易數據,總體來看,2019年中國進口額下降了590億美元(約台幣1.77兆元),而美國進口額下降了420億美元(約台幣1.26兆元)。

不過,假如貿易沒有轉向其他國家,美國和中國的貿易降幅還會更大。去年美國進口變化最大的15個國家中,有11個國家對美國的出口呈現增長,只有4個國家對美國的出口下降。中國方面,去年中國進口變化最大的15個國家中,有7個國家對中出口增長,8個國家對中出口下降。

讓我們來看看那些在全球貿易體系中趁機補缺的經濟體。

東南亞

中國失、越南得,工廠從中國轉移到越南和其他勞動力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國家,這種長期趨勢正在加速。

多年來,越南與美國的服裝貿易一直在增長,去年美國從越南的進口總額為660億美元,其中服裝進口佔比達約1/3。不過,越南其他類目的出口也在迅速增長——手機進口增加了約60億美元,而家具、電信設備和電腦晶片對美國的出口分別增加了約20億美元。

諮詢公司Control Risks合夥人查摩洛(Dane Chamorro)表示,貿易專家警告,與實際情況相比,這樣的增幅似乎有些誇大,因為這些數字反映了中國產品為規避美國關稅而採取的改道措施——「除了改變包裝盒上的標籤外,通常什麼都不會改變」。

其他東亞、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對美國的出口增幅較小,其中包括台灣、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

拉丁美洲

拉美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巴西和墨西哥,從美中貿易戰獲得的好處有限。

巴西農民已經嘗到大豆需求增加的甜頭,特別是在2018年中國停止從美國購買大豆之後。當美國農業深陷不景氣的泥潭之時,巴西光在2018年單一年就向中國出口了80億美元的油籽。

不過,去年巴西農業的表現沒有那麼強勁,隨著非洲豬瘟爆發,中國的豬群大量死亡,降低了作為動物飼料的大豆需求,導致巴西大豆出口下降。儘管如此,去年中國從巴西的進口規模增長20億美元,自2017年以來累計增長200億美元。

聖保羅Datagro大豆和玉米分析師弗朗卡(Flavio Franca)稱,雖然中國買家對巴西大豆支付了溢價,但沒有完全抵消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滑的影響。

他表示:「2018年,這裏的農戶至少能多賣出一點產品,消耗一些庫存,獲得額外收入。」

中美貿易戰,美國大豆,美國內布拉斯加的農民正在種植黃豆。(美聯社)
中美貿易戰,美國大豆,美國內布拉斯加的農民正在種植黃豆。(美聯社)

與此同時,美國從墨西哥進口額的增幅為美國貿易夥伴中第二高,僅次於越南。這是在墨西哥本身也與美國政府出現貿易問題的情況下獲得;美墨之間的問題包括:需要協商可以替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新協定,以及美國在2019年中威脅要對墨西哥所有出口商品加徵關稅,除非墨西哥控制湧向美國邊境的中美洲移民數量。

歐洲

歐洲的出口引擎德國,也受到中國經濟放緩導致需求疲軟的影響。中國對美國商品徵收關稅也讓德國付出代價:BMW(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和戴姆勒公司(Daimler AG)旗下賓士(Mercedes-Benz)在美國生產供中國市場的SUV車。

此外,德國還受到川普威脅要對全球汽車出口施加關稅的困擾。這個威脅沒有落實,但也從未取消。

2018年,對外貿易拖累了德國經濟1.3個百分點,而2017年貿易對德國經濟的提振作用為1個百分點。但據摩根大通(JPMorgan)經濟學家的計算,義大利只受到了輕微的影響,而且歐洲其他國家還從貿易中獲得了一定的支撐。

雖然川普政府出於各種原因威脅要對歐洲徵收廣泛關稅,但真正落實的只有2018年初的全球鋼鋁關稅,以及美國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裁決,向歐盟約75億美元商品徵收一套較溫和的關稅;WTO先前裁定歐盟存在補貼飛機製造行業的行為。

2019年10月2日,WTO裁定由於歐盟違法補貼空中巴士(Airbus),美國可對75億美元歐盟進口商品開徵關稅(AP)
2019年10月2日,WTO裁定由於歐盟違法補貼空中巴士(Airbus),美國可對75億美元歐盟進口商品開徵關稅(AP)

儘管德國出口大幅下降,但歐盟整體對美國的出口在2019年攀升了10.3%。荷蘭和法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均增長逾50億美元,愛爾蘭增長40億美元,比利時增長30億美元,義大利增長20億美元。

空中客車(Airbus SE)填補了波音公司(Boeing Co.)旗下737 Max噴氣式飛機停飛留下的缺口,為增加法國的飛機出口做出了貢獻。愛爾蘭和比利時的藥品出口有所上升,荷蘭的石油產品和工業機械品出口也有所增長。

儘管歐洲努力在全球貿易戰中保持中立,美歐貿易出人意料地保持良好,但外國投資卻表現不佳。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公布的數據,2019年歐盟的外商直接投資較2018年下降了15%。

日本

日本財務省1月2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日本出口下降5.6%,為三年來首次出現年度下降。日本對中國出口下降了7.6%,對美國出口下降了1.4%。

不過最近跡象表明,最糟糕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去年12月,日本對華出口出現10個月來的首次增長。

一些經濟學家說,日本汽車生產商從美中貿易爭端中獲益,因為中國降低了從美國以外國家進口汽車的關稅。

中國降低了從美國以外國家進口汽車的關稅,利好豐田汽車(Toyota Motor Co.)等公司,該公司從日本向中國出口豪華車Lexus系列。Lexus去年在中國(含香港)的銷量增長25%,達到20.2萬輛。儘管中國汽車市場疲軟,但豐田汽車在中總銷量仍增長9%,至162萬輛。

展望未來

隨著美中貿易戰休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20年全球貿易增速將提高至約3%,去年增長約1%。

目前,這一預測假設的是美國和主要貿易夥伴間仍然休戰,巴西、墨西哥、印度和俄羅斯等眾多大型新興市場的經濟改善。今年初全球製造業數據顯示出企穩的跡象,支持了IMF的預測。

但上述預期情形,原則上是在中國疫情為2020年的全球貿易增加新的不確定性之前作出的。在全球衛生官員防控疫情的情況下,疫情至少也可能導致供應鏈和貿易部分中斷。由於美國仍對每年近3700億美元的進口中國產品加徵關稅,要說全球貿易環境將會改善可能還為時過早。

Lowy Institute東南亞項目主任布蘭德(Ben Bland)表示:「舉例來說,雖然有些新的工廠可能會遷到越南,但美中貿易下滑和全球保護主義抬頭都是重大不利因素。」

文/Josh Zumbrun 發自華盛頓;Feliz Solomon 發自新加坡;Jeffrey Lewis 發自聖保羅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