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物語:當華盛頓砍倒了櫻桃樹

2014-03-12 14:33

? 人氣

魏德聖監製的電影《KANO》引發認同討論(劇照)

魏德聖監製的電影《KANO》引發認同討論(劇照)

其實華盛頓根本沒砍倒櫻桃樹,但沒有人因此懷疑華盛頓在美國歷史上的地位。事實上,在所有人都知道櫻桃樹只是故事書「賣點」的情況下,大家還是從這個「假歷史」中學到誠實的美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戰期間,美國大聯盟為了讓職棒比賽不中斷,另組女子聯盟。1992年,這段歷史被拍成電影「紅粉聯盟(The League of Their Own)」。還好沒有人因為瑪丹娜很會跑壘就批評電影「過度美化」了什麼,也不會有人因為湯姆漢克演的教練和吉娜戴維斯演的捕手惺惺相惜,就質疑導演「扭曲史實」。

這就是我們看待歷史和故事的不同標準。歷史建立在真實世界之上,故事卻是我們用想像、記憶、情感為基礎,創造出一個稍微不真實,卻也稍微美好一些的時空。而當這故事以真實事件為腳本,我們想創造的不是一場史學研討會,而是光陰穿透幾十年的距離,折射出的一段動人情節。

隔著這樣的距離,我們看到KANO。大街上衣冠楚楚的士紳和田埂上布衣藍縷的農人,廣播裡鏗鏘的日語和市井裡溫暖的客、台語,這樣的場景呈現已經清楚說明:沒有人打算忽略那段歷史。然而當我們看到球員的汗水映照著陽光,聽到棒球劃開空氣的聲音,我們清楚知道,觸動我們的不是日據台灣的生活記憶,而是球場上的沸騰情緒。

這不是對哪個時代或哪個政權的懷想,而是我們對棒球的感情。如此而已。

確實,就電影論電影,KANO只不過是一部賣相很好的商業片。在畫面呈現、節奏掌握、情節舖陳,甚至道具考證上,都還有很大很大的進步空間。就算以棒球電影的標準來看,表現手法都還很值得討論。

說到底,KANO只是一群人想用電影述說一個他們熱愛的故事。從任何角度看,KANO都沒有掌握史觀詮釋權的企圖。因此忽略KANO做為一部電影,甚至只是一部棒球電影的本質,追究這部片子的史觀和政治意涵,不免讓人疑惑台灣打什麼時候起又回到電影是政治宣傳工具的年代?

畢竟若主張KANO全片說日語「不正確」,那幾十年前愛國電影裡「地無分東西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幼」地一口「標準國語」,連滿口親切南部腔的柯俊雄,都在「英烈千秋」裡說出原籍山東的張自忠也辦不到的字正腔圓,不是更不正確?

而若不能容忍魏德聖讚美嘉南大圳創造了南台灣金黃稻田的牧歌想像,認為是所謂緬懷殖民統治的選擇性記憶,那我們又是如何忍受幾十年來「吳鳳捨身取義」這種鬼故事的呢?

就像華盛頓家裡從來沒出現過的櫻桃樹,就像「紅粉聯盟」裡穿著迷你裙撲壘的女球員,我們對「歷史不正確」略略皺一下眉,然後欣然接受「故事」想告訴我們的事。

於是我們看KANO,並且感動。就像看一場中華隊的棒球賽,不管是贏是輸,大家一起淋漓盡致地打一場球,熱血就夠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