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克里米亞的出走─烏克蘭即將來到的分裂

2014-03-02 13:29

? 人氣

2月28日烏克蘭基輔,一名男子在自己兄弟被殺的地方痛哭(取自騰訊大家網,東方IC提供)

2月28日烏克蘭基輔,一名男子在自己兄弟被殺的地方痛哭(取自騰訊大家網,東方IC提供)

普京大帝終於動手了,宛如達摩克利斯之劍終於落了下來。在整個烏克蘭的革命之中,普京幾乎一直沉默著。雖然索契冬奧會牽扯了他的注意力,但是對發生在臥榻之側的革命無動於衷,這不符合一個具有雄才偉略的民族主義領袖的行為模式。人們終於知道他的棋子下在哪裡,但是已經有點晚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3月1日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批准了普京在烏克蘭領土動用武裝力量的提議,看起來像是一個授權,但是恰如美國《大西洋月刊》所指出的那樣:1.普京根本不需要議會的批准來動用武力,這不過是一個橡皮圖章,或者是一個宣告;2.俄羅斯本來就在烏克蘭境內的克里米亞有軍事部署,何必多此一舉?

普京要宣告的是什麼?一來給了美國、歐洲和聯合國一個巴掌:任何企圖阻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舉動都沒有意義;二來是宣告俄羅斯絕對不會允許烏克蘭通過革命、政變或者任何其他形式脫離它的控制而投奔歐洲。

而這一切,都從克里米亞開始。

這很蹊蹺。烏克蘭奔向歐洲的革命,一夜之間為什麼突然間變幻成了克里米亞獨立問題?為什麼克里米亞刹那之間成了軍營和陣地?作為烏克蘭領土的克里米亞如何成了俄、烏角力的戰場?

當然不是一夜之間。克里米亞的出走,是歷史的命定。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早期的歷史記載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的兒孫,是它們首先在那裡建立了獨立政權,之後幾易其手,成為歐洲列強領土征戰的沙場。一直到18世紀,俄羅斯帝國正式完全將其納入領土。進入了前蘇聯時期之後,克里米亞的主權亦從未曾有過爭議,以加盟共和國的方式保留在前蘇聯領土境內。

潘朵拉的魔盒在1954年打開。當時的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為了慶祝「烏克蘭與俄羅斯結盟300年」,把克里米亞劃入了烏克蘭境內。一個具有長期民族歷史和記憶的領土,便如此作為一個「禮物」,送給了烏克蘭。

這個「禮物」卻從此開始了艱難而困頓的鬥爭。蘇聯解體之後,1992年克里米亞半島一度短暫宣佈獨立,但隨後又決定以「自治共和國」的形式留在烏克蘭境內。但是從那時開始,克里米亞的分離主義分子就開始謀求獨立或者重返俄羅斯。

在2004年烏克蘭橙色革命之前,親俄羅斯的總統庫奇馬採取了兩手政策,一方面打擊分離主義傾向,一方面保持與俄羅斯親密的溝通。在缺乏俄羅斯支持的前提下,分離主義逐漸煙消雲散。橙色革命之後,在尤先科─季莫申科─亞努科維奇爭奪烏克蘭前途的三國殺之中,克里米亞的獨立傾向越來越清晰。

在2月的烏克蘭革命之中,克里米亞內部的爭鬥徒然悸動。27日,不明身份的武裝分子佔領了親烏克蘭新政府的政府大樓和議會大廈。怪異的是,被佔領的議會大廈內當天就舉行了議會會議,選舉了親俄羅斯的阿克肖諾夫為政府總理,並且決定5月25日就克里米亞去向進行全民公決(稍後又決定提前至3月30日)。幾乎可以肯定,這次武裝佔領根本就是一場軍事政變,意圖在烏克蘭無從顧及之時決定克里米亞的前景,其後若非俄羅斯策劃,也必有俄羅斯的支持。

克里米亞61%的人口是俄羅斯族,雖然惟一的官方語言是烏克蘭語,但是多數人的日常溝通語言卻是俄羅斯語。前蘇聯的黑海艦隊基地就在克里米亞。2010年,俄羅斯與烏克蘭簽訂條約,將其租借的塞瓦斯托波爾軍事基地延長至2042年,使俄羅斯長期在克里米亞保持了軍事存在。

在克里米亞歷史中,值得一提還有1854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俄羅斯帝國和英法等歐洲國家聯軍打了一場惡戰,雖然最後失敗,但是克里米亞戰爭塑造了俄羅斯軍隊的軍魂,如今仍然是俄羅斯軍隊的靈魂和驕傲。另外,其境內的雅爾達在二戰末期,迎接了史達林、羅斯福和邱吉爾,簽署了著名的雅爾達協定,直至1989年的整個世界格局,都是《雅爾達協議》所定下的調子。

在如此的歷史締結中,俄羅斯自然是要定了克里米亞:無論是克里米亞的民意所向,還是其軍事存在的現實。

況且,這就是普京在面對其「屬國」叛亂時所採取的一貫方法。2008年,當親歐洲的格魯吉亞政府進軍南奧塞梯共和國之時,俄羅斯毫不猶疑發動戰爭,戰事在6天之內宣告結束,南奧塞梯共和國和阿布哈茲共和國宣佈獨立,雖然國際社會普遍不承認,但是在俄羅斯的蔭翳之下,這兩個共和國迄今為止仍然保留著在格魯吉亞之外的獨立身份。

對於當下的烏克蘭政局而言,對於克里米亞的離心傾向,自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新政府雖然在親西方的勢力控制之下,但是總統選舉的日期日益逼近,整個東部地區反對的聲音依舊強烈。軍方雖然不干預政治變動,但是在群雄無主的情況下,要與俄羅斯進行一場軍事對抗,缺乏有力的政治指揮是難以想像的。季莫申科儘管擁有很高的呼聲,但是她的政敵也絕非弱勢。因此,烏克蘭政局在短期之內都難見明朗,若進入與俄羅斯的戰爭,新政府未必不會在一夜之間崩坍,而戰爭也必然導致經濟大幅下滑,甚至國民經濟崩潰。這是一場無望的冒險。

設若俄羅斯大舉進軍克里米亞甚或是烏克蘭,西方也無計可施。歐洲和美國無論如何不可能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採用任何軍事對抗行動。這幾乎是一場世界大戰的規模,於歐洲得不償失。相對於歐洲而言,美國在烏克蘭的利益極小,戰爭介入殊無意義,議會也決不可能授權。況且,歐美與烏克蘭之間的地理距離,也使軍事干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過,俄羅斯也不大可能全面進軍烏克蘭。與格魯吉亞相比,烏克蘭擁有30萬訓練有素和裝備精良的軍隊,打敗烏克蘭需付出極大代價。況且,俄羅斯佔領烏克蘭實在沒有戰略意義,它本意就不是要吞併烏克蘭,而不過是讓烏克蘭消除加入歐盟,脫離俄羅斯控制的步伐。

但克里米亞是普京一張打破歐盟東擴和烏克蘭脫俄的絕佳好牌。克裡米亞獨立原本就是其內部的民意所向,俄羅斯不過是順水推舟地幫助其實現獨立。恰如俄羅斯官員所言,這是應克里米亞總理所請,且符合俄羅斯與克里米亞之間的協定。議會授權俄羅斯對烏克蘭動武,不過是一種軍事威懾:一方面,假如烏克蘭敢於對克裡米亞動手,那麼俄羅斯自然有權出兵保護「克里米亞自主權」;而另一方面,也是對歐美的一種警告,不要低估了俄羅斯對於烏克蘭的決心。

更加詭異的問題是:在烏克蘭全國發動了親西方的革命,要求脫離俄羅斯控制,獲得民族自主權的時候,克里米亞的變局,同樣是一場脫離烏克蘭控制,獲得民族自主權的革命。難道烏克蘭可以有要求民族自主權的權利,而克里米亞就不應該有嗎?為克里米亞的「獨立事業」保駕護航,俄羅斯具有著充分的道德正義性。

克里米亞問題猶如一根楔子打進烏克蘭,使烏克蘭局勢瞬間轉向。要麼選擇重返俄羅斯,要麼選擇放棄克里米亞。這是普京給烏克蘭新政府製造的一個終極兩難。

不過,無論局勢如何發展,在我看來,克里米亞的出走幾乎已成定局。烏克蘭在此次革命之後,其總體國家局勢與傾向,已基本偏離俄羅斯,走向西方。俄羅斯終究不可能對烏克蘭全面動武;但同樣的道理,克里米亞已經啟動了獨立或重返俄羅斯的道路,而俄羅斯的軍事存在和侵入,一經部署,即成定局,在短期之內都不可能回撤。從短期之內看,克里米亞即便不是獨立,也成俄羅斯實際控制的一塊飛地。而其全民公決,無論何時發生,都將是分裂。

在冷戰結束之後,美國政治哲學家弗蘭西斯·福山快速地提出了「歷史的終結」,它認為世界上的意識形態鬥爭從此結束,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將流布全球。現在看來,這個論斷多麼可笑。僅就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而言,已經打了幾次大戰。而烏克蘭的此次變局,再一次向世界呈現了民族間的意識形態鬥爭可以到如何殘酷的地步。

烏克蘭的革命之所以發生,乃在於親西方的民眾和一些天真的政治領袖,急於脫離俄羅斯的控制,奔向歐盟的懷抱。然而,在他們還來不及舉行慶祝舞會的時候,克里米亞即給了這些人一記重拳。國際格局的變化,從來不因為人們有善良的願望,便有理想的結局,其後果,往往是令人憂傷的。耐心與智慧,從來都是政治的必然條件,而夾在列強之間的小國,其每一個步伐,都必須謹慎與小心。

*作者為中國專欄作家、媒體人(原文刊載於騰訊大家網http://dajia.qq.com/blog/346116000434828,責任編輯:余江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