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物語:開發併萬泰的2個壞兆頭

2014-02-18 09:50

? 人氣

開發金宣布併購萬泰銀行,讓人腦中浮起2個壞兆頭。(取自三立電視畫面)

開發金宣布併購萬泰銀行,讓人腦中浮起2個壞兆頭。(取自三立電視畫面)

看到開發金花了230億元購併萬泰銀行的消息,腦中浮起的是2個壞兆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個是主導台灣產業廿年的科技產業創新劃上句點了嗎?一個是外資真是如此看衰台灣經濟未來前景嗎?

開發金控的主體一直是中華開發工業銀行,定位與一般商業銀行不同,其型態類似創投,除了企業金融放款外,也藉著直接投資其它企業─其主力特別是在新創公司,扶植其它企業成長,最後透過掛牌上市、或股權賣給其它企業而獲利。開發在國內創投占的比重,高達3成以上。

要搞工銀,不僅本身需要有洞悉產業發展趨勢、評估新創企業前景、甚至協助新創企業發展成長的專業能力,更需要有一個能供其發揮成長的沃士。開發在20年前,碰上台灣資訊產業快速成長、新創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時代,可評估選擇、供其投資的案量源源不絕。

開發早年投資過的企業中,較著名且成功的就包括:台積電、力晶、華碩、技嘉、明碁、遠傳、世大、友達、威盛…….等。雖然,這份長長的名單中,固然有些企業至今仍是屹立不搖的龍頭企業,但也有部份企業已沈淪,但別忘了,在此之前,他們可能也曾經是「一代拳王」,創投不會永遠持有一家企業的股權,股價高點時早就賣光獲利了結了。

不過,那片曾經的沃土似乎已不再。這幾年台灣科技產業似乎碰上瓶頸,不但最蓬勃發展、快速擴張的時期已過,甚至整個產業都面臨轉型的陣痛與危機。已有的企業陷入困境,民間習於「小確幸」的文化,年輕人普遍不再有創業的熱情與衝動,也讓台灣的創業大幅減少。因此開發早就規劃轉型,除了併入凱基、擴張證券市場的業務外,這次併萬泰則是轉型商業銀行,殺入早已是紅海的商銀市場;至於原有的工銀作用,最後只會剩下一個小小的創投公司。

至於把手中持有的萬泰銀行股權賣給開發金的外資大股東,在咬牙堅持的幾年後,最後終究不得不以幾乎是「認賠出場」的價格賣出,大概也顯示時不我予;在已失望了這麼多年後,長期再也不看好台灣整體經濟能再飛躍成長,只好趁著還有人要時賣掉持股。

10年前,不少外資私募基金、金融機構,因為看好台灣銀行可望在中國市場扮演的角色,紛紛搶進台灣,買下幾家後段班的銀行股權(前段班的家族銀行沒人要賣)。但這10年來,他們大致上是由期望到失望終而絕望。一來以台灣作為進軍大陸跳板的戰略布局未如預期;二來台灣經濟也陷低潮。手中的銀行縱然整頓有績效,但大環境不佳,也難賣到好價格。從保險到銀行,外資紛紛撤退,代表外資對台灣市場、及未來經濟前景的評價。

開發金買下萬泰銀,對買賣雙方或許可算是雙贏,皆大歡喜;但其中顯露的訊息,卻未必是好兆頭。希望台灣爭氣點,讓他們都看走眼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