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對外談判不可「兩岸化」─從TPP談起

2014-02-17 12:04

? 人氣

TPP會員國元首會談。(取自維基百科)

TPP會員國元首會談。(取自維基百科)

「王張會」中,我方提出要對岸支持我國加入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等組織。雖然,國際政治極現實,是標準的強權大國外交,但當政府把加入TPP都提到兩岸會談場合中時,卻很可能變成「自我香港化」,長期而言,對台灣恐是禍非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國內經濟未來發展看, TPP與RCEP占我國出口的比重分別是35%、56%,台灣的確沒有不加入的條件,因為不加入就要面臨國際經貿的邊緣化。特別是當國內經濟陷困頓、企業全球競爭力停滯之際,台灣如無能取得加入這些區域經濟組織的門票,組織內的國家彼此間的出口可享零關稅,台灣的出口則要被課關稅,台灣企業出口競爭力將因此更下降─甚至可能讓企業把在台灣的投資、廠房移往區域組織內的國家,台灣的經濟必然受重創。

對台灣而言,最佳狀況當然是兩者都能順利加入,左右逢源、不亦樂乎?次佳則是擇一順利加入,最差情況就是兩者都無法加入,如果真如此,台灣經濟到底會受多大的影響,實在很難想像與評估。馬政府把加入區域組織列為施政重點,確有其必要。

從國際政治外交看,TPP原先只是由星、紐等4國發起的區域組織,既無影響力亦不受重視;但當美國為了制衡對抗中國的亞洲經貿勢力,而「借殼上市」─歐巴馬主政時決定加入並強力主導後,TPP一躍成為全球矚目焦點;甚至連中國都從原先的堅決的反對、拒斥到現在的含糊、搖擺,其重要性由此可知。RCEP則是以東協為主體,再邀請中、日、韓、印度等國家加入。

雖然,基於國際現實,過去台灣要參與重要的國際組織─不論是加入或甚至只是以觀察員身份與會,都需要中國的首肯─大部份時候,都是老大哥老美出面「喬」,台灣則是私下與中國達成某種程度的默契。

為了長期經濟發展,政府是該竭盡所能爭取加入這兩個組織,政策目標沒錯,方法卻該再細思。台灣要加入RCEP需要爭取中國的支持也罷,因為RCEP雖然是東協發起,但中國已加入且是該組織內的大咖,在組織內有顯著影響力;但TPP卻是老美主導作為對抗中國的組織,中國也不是其中成員,台灣要加入,還要爭取其支持與首肯,這是不是太超過了一點?馬政府如此作,是否有點「自我香港化」?

兩岸關係改善、和緩化後,台灣在中國允許的空間、給予的框架內,國際活動空間似乎有所進展。但當政府把這種模式常態化、甚至內化後,台灣對外關係下降並納入兩岸關係中,如果兩岸情勢一旦翻轉,台灣在國際上恐寸步難行,政府是該更注意其間的分寸拿捏。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