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物語:馬政府別只顧找擂台 忘了訓練選手

2014-02-17 10:44

? 人氣

加入區域組織不是萬靈丹。(吳逸驊攝)

加入區域組織不是萬靈丹。(吳逸驊攝)

總統馬英九以及內閣團隊今日出席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研習會,還召回17國駐外代表佈達使命。然而,政府團結救經濟、誓言加入TPP跟RCEP,真的是解決台灣經濟的萬靈丹嗎?

從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早收清單、去年朝野立場對峙的服貿協議, 到今日政府誓師加入的TPP跟RCEP,都是政府口中增加外銷、拓展出口,解決台灣經濟低迷的藥帖,但從ECFA早收清單簽署迄今近4年的效益來看,幾乎令人忘了他的的存在。

回顧過去3年的台灣對中國出口總額,2013年對中國出口總額為817.9億美元,年增率僅1.3%,2012年甚至年減3.9%,出口中國總額降至807.14美元,拓展出口的效益不彰。對於效果不如預期,經濟部解釋台灣名列早收清單的538項產品僅佔台灣對中國出口總關稅項目的7%,但早收清單出口成長率則是連續3年維持正成長,意思即是效果不大是因外銷到中國的產品中只有7%享有零關稅,如果是100%免稅的話,必能重振台灣經濟。

真是如此?

過去三年台灣外銷訂單金額年年成長,從2011年的4361.21億美元一路增至4429.3億美元,其中2012與2013年續創新高紀錄,但台灣出口總額卻是從2011年的3082.57億美元,衰退到去年的3054.52億美元。兩數字相減即可發現,外銷訂單與出口總額的落差值,從2011年的1278.63億美元增至1399億美元,到2013年的1374.78億元,數字所揭櫫的事實是,「台灣外銷訂單與出口總額已漸脫鉤。」

若再進一步對比過去三年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佔比已從2011年首度過半達50.5%,增至2012年的50.9%以及去年的51.5%,不僅連續三年續創新高,去年12月單月的海外生產甚至高達54.1%。這代表,過去三年,生產線外移情況持續惡化,越來越多的訂單是由海外工廠所生產,無助於台灣就業市場,甚至恐進一步衝擊台灣勞動市場過剩、勞工薪資低迷不振。

這幾年台灣經濟低迷不振,除了出口動能趨緩外,國內投資意願低、海外生產比重過高勞工以及產業未能升級攸關。若政府一廂情願地以為簽署ECFA、加入TPP、RCEP等區域組織,就能解決台灣經濟困境,忽略須調整台灣產業結構、協助企業轉型,吸引民間投資以帶動就業的話,就像是教練「只顧找擂台、卻忘了訓練選手」,台灣真加入TPP、RCEP,恐也只有挨打的份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