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專家楊振昌:大廠內都應設食安稽核員

2014-10-25 07:03

? 人氣

食安風暴不斷,毒物科醫師楊振昌認為,政府應該要求一定銷售額之上的食品大廠,內設食安專業稽核人員,負責自我稽察,管控所有食品的來源、製造、加工到最後的販售。(王彥喬攝)

食安風暴不斷,毒物科醫師楊振昌認為,政府應該要求一定銷售額之上的食品大廠,內設食安專業稽核人員,負責自我稽察,管控所有食品的來源、製造、加工到最後的販售。(王彥喬攝)

油品危機連環爆的9月、10月,讓全民陷入「食的恐慌」,台北榮總毒物科醫師楊振昌表示,應以「源頭管理」的方式,要求大廠內設食安稽察人員控管內部食安,由他們與擁有公權力的政府稽察人力對口才是權宜之計,而非增加高昂的油品檢驗項目。此外,他也建議民眾應改變購買產品時「俗擱大碗」的心態,因為「降本求利」是近年多起食安事件發生時,黑心商人運作的共同邏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睽諸近年來食品頻頻爆發安全危機,他認為,不論是毒澱粉、大統油混充綿籽油到近期的劣質油危害民眾,都遵循一個共同的模式,即廠商「降本求利」的結果;這次事件引起民眾的食安意識,廠商良心固然相當重要,但消費者也要改變「要便宜又要好貨」的觀念,減少廠商做出劣質油品的動機。

化學物太多 「下游管理」根本抓不勝抓

至於日前衛福部食藥署公布餿水油油品檢驗結果合格,引發油品檢驗項目不足的質疑聲浪,對此,楊振昌表示,檢驗分析相當複雜,他舉重金屬檢驗為例,每增加1個重金屬項目的實驗室檢驗,至少要多增加1000至2000元的成本,化學物有1、20萬種,一一檢驗的時間與金錢成本過高,且必然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他認為這些都是「下游管理」,但當前應該從「源頭管理」做起,才是最直接有效、且最省成本的方式。

楊表示,政府應該要求一定銷售額之上的食品大廠,內設食安專業稽核人員,負責自我稽察,管控所有食品的來源、製造、加工到最後的販售。「就像工廠內會有勞工安全人員,看勞工會不會受傷,食安人員就擔任食安看顧的角色」;此外,為了避免稽察人員受僱於工廠,迫於工廠壓力而造假,以及球員兼裁判之弊,法規必須配套規定使稽核人員負起共同責任。

此外,政府方面現有的稽察人力為公務員,他認為,應由具備食品專業的人員擔任,且應賦予其公權力,使其不受不肖食品廠業者威脅、進廠稽察不受阻,配套使其與企業內部的稽核人員專業對口,增加食品稽察的效率與專業度。他認為,這套制度建立後,先從相對高風險產業去稽察,如食品業,可以有不錯的效果。

食安辦成立 「沒有人很多事都做不了」

對於直屬於行政院的食安辦公室成立的功效,楊振昌認為,辦公室內要有人、有錢才是關鍵。他比較國外的政府食品安全單位,日本的食品安全委員會編制500多人,歐洲食品安全總署400人,但台灣的食安辦公室僅編制20人,「沒有人很多事情都做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彥喬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