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其實是愛情與麵包的戰爭?身家超過5百億美元的祖克柏告訴你什麼是真愛!

2020-01-19 12:00

? 人氣

其次,「寒窯雖破,能抵風雨」,當然這句話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要有一個物理意義上的房子,但也能看出背後的本質含義,就是「家」是一個跨期風險交易安排,「寒窯」指的是基於家的內部互助體系,「風雨」指的是風險。所以,成家後就能幫助彼此對付風險,有難共擔,包括收入、健康、養老、天災等風險。也就是說,「家」是利益交換或風險交易體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後的「夫妻恩愛,苦也甜」,這是「家」的情感功能,給人精神上、感情上安身立命的基礎。

所以,中國傳統婚姻和家的定位,包括三大功能:一是透過婚姻組成生產單位的「家」;二是「家」是互相分攤風險的體系;三是婚姻和「家」是情感交流的共同體。直到近幾十年前,婚姻的前兩項功能,即經濟功能一直占有主導地位,愛情的分量就不必多說,那是五四運動之後的事情。

(延伸閱讀:保了醫療險就萬無一失?除了實支實付,申請「分段理賠」才能讓你安心養病!

「愛情」終於獲得勝利

我檢索過晚清的《申報》等各種中文報紙,發現在二十世紀之前,「愛情」一詞只出現過三、四次,而且都是「愛」和「情」兩個字正好因前後的內容湊在一起,沒有任何浪漫上的男女之情含義。曾有歷史學者辯論說:「漢代不是有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嗎?」但牛郎、織女之所以每年只有七夕才相會,就是因為愛情只是夢想,是真實世界裡不會有的奢侈夢想。古代中國肯定有許多男女愛情故事,但愛情卻始終沒有成為社會的主流,只是少數人的奢侈品。也因此,在中文報紙裡一直沒有出現過浪漫意義上的「愛情」這個詞。

有學者曾說,一九二○年代翻譯法國浪漫詩時總會碰到一個問題:西方人用玫瑰表達浪漫愛情,但中國人對玫瑰沒有感覺,那該如何翻譯詩歌中的「玫瑰」,讓華人讀者讀到這個詞的反應跟西方人讀到玫瑰時一樣呢?方法很難找到,因為「浪漫」在傳統中太稀少,因此始終沒有製造這個詞。

許多人說包辦婚姻也能出現愛情。是會有,但很少。原本的習俗是,雙方父母透過媒婆先談好各種條件,雙方都認可後,年輕男女才可見一面,有些甚至到娶親那一天前都不能相見。這跟商業交易有何區別?怎麼可能有出現感情的機會?所以,我們的社會只熟悉顏值、財富這樣的外在指標。

十幾年前,加州大學教授閻雲翔到中國東北下岬村調查,問當地老年人他們結婚之前的過程叫什麼,是不是稱作「談戀愛」?當地人回答:「我們以前把那個過程叫『談親家』,到六、七○年代叫『找對象』,再到後來就叫『談戀愛』了。」顯然,從「談親家」到「找對象」,是一個很大的革命。決策主體從雙方父母轉移到年輕的當事人,感情的空間與分量提升很多,但目的性還是太明確。到後來,才再轉變成「談戀愛」,談的是戀愛,目的性減弱很多,「愛情」才算是終於勝利了,愛情也成為婚姻與家庭的主流基礎。儘管現實中並非所有婚姻都能做到這一點,但至少這已經是現代社會的主流價值取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