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今日香港,明日臺灣——論香港「故宮」風波

2017-01-18 06:30

? 人氣

香港政務司司長兼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主席林鄭月娥與北京故宮簽署協議,要在香港興建故宮文化博物館。(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香港政務司司長兼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主席林鄭月娥與北京故宮簽署協議,要在香港興建故宮文化博物館。(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臨近聖誕,香港忽然傳出將興建故宮文化博物館,屆時將長期展出由北京故宮博物院(下作北京故宮)借出的文物。筆者剛好有要事處理,在臺北過年,友人調侃:「可能中國怕港人沒錢上京,又或擔心北方的霧霾會影響你們的健康。」其實,故宮很近——欲到士林區的國立故宮博物院一遊,交通尚算方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即或港人歡迎故宮文物,仍不屑政府欺世惑眾

新年後回港,才發現政府繞過既定程序的做法引起軒然大波,形成「港人『好像』不歡迎故宮珍貴文物」的奇怪現象。回首故宮博物院自一九二五年十月十日開館的坎坷與成長的歷史,可謂首次發生這種情況。九十多年來,故宮文物無論在中國、臺灣以致世界各地,都深受政客和民眾歡迎(不計文革時期,當時紅衛兵確有破壞的意圖,幸得周恩來下令軍隊進駐故宮)。故宮南院的興建故然也有不少爭議,但嘉義的羣眾似乎並未呈現相同的反應。話說回來,正當香港大眾和傳媒全神貫注的在這次風波時,較少人注意到當地正在展出從北京故宮借來的文物。香港文化博物館於上年十一月至今年二月,舉辦名為「宮囍 — 清帝大婚慶典」的專題展覽,由北京故宮借出多組清代皇帝大婚文物。然而,雖涉及北京故宮文物,卻沒有絲毫爭議。顯然,關鍵不在港人對中華文化嗤之以鼻、「逢中必反」,大多港人都不抗拒故宮文物,問題在於政府的處事手法。

周末的香港文化博物館,門庭若市。(黃樂祈攝)
周末的香港文化博物館,門庭若市。(黃樂祈攝)

整件事情發展迄今,令市民詬病的地方不只一處。最多人提出的疑問是:為何政府可以在毫無諮詢的情況下,定意把西九龍(下作西九)原定興建大型表演場地的地段,改為興建故宮文化博物館?若參照項目的時間軸,更會發現其荒謬之多

參照項目時間軸,會發現其荒謬。(取自香港眾新聞、傳真社)
參照項目時間軸,會發現其荒謬。(取自香港眾新聞、傳真社)

定稿之前,再有傳媒揭發,政府沒有經招標且「偷步」委任的建築師嚴迅奇,原來是舊中區警署(建於一八六四年,二○○五年由政府接管)保育工程的認可人士,然而相關工程在上年五月突然倒塌。有如此往績的人,為何仍能在沒有競爭下,收取四百五十萬(約一千八百萬新台幣)的前期顧問費,主責一個意義非比尋常的文化項目?政府迄今沒有給予合理解釋。

漠視情理法,港府百辭莫辯

歸根究底,政府重覆「因為涉及重要文物,所以要保密,待成事後再宣布、公開諮詢並無問題」的說法,正是風波的源頭。絕大部分指摘政府的人士,不是反對故宮文物「長駐」香港。正如上文已提及,故宮文物在香港展出,絕對不會惹人非議,但若特此在表演場地本已嚴重不足的彈丸之地,擱置原來的大型表演場地,轉而興建一個博物館,事前的公眾諮詢顯然是責無旁貸。於理,政府無理,於法,政府亦沒有依法辦事。按照香港法例六○一章《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條例》第十九條: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