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樂義觀點:解放軍「戰略空軍」的探索與實踐

2017-01-09 07:00

? 人氣

中國解放軍空軍蘇愷Su-30MKKMM(下)與轟-6K戰機(上)。取自中國空軍微博

中國解放軍空軍蘇愷Su-30MKKMM(下)與轟-6K戰機(上)。取自中國空軍微博

最近解放軍空軍2次繞台飛行,並於16日晚間在微博發布,轟-6K轟炸機後方遠處可能是玉山主峰或屏東境內北大武山的照片,引發各界熱論。姑且不論照片真假,如果僅從這2次繞台飛行來看中共對台意圖,當然可以說出一番道理,但並不全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若把時間推向2015年3月30日,轟-6K首次穿越巴士海峽前出西太平洋,一直到2016年12月10日為止,前後進行共8次的遠海訓練(如簡表),從飛行路徑、戰機編隊、前出海域到演訓課目綜整來看,解放軍空軍的戰略意圖至為明顯。可以用一句話形容:

對象是美國,目標是關島,手段是轟-6K及其掛載的長劍-20(K/AKD-20)遠程巡航飛彈。這一系列遠海訓練,是解放軍空軍邁向「戰略空軍」的探索與實踐,以達到真正的戰略性軍種。

解放軍空軍前出島鏈訓練簡表。(綜整製表/亓樂義)
解放軍空軍前出島鏈訓練簡表。所謂前出海域西太平洋,中共空軍發言人申進科多次提到「飛出第一島鏈1,000餘公里」,具體位置不明。前4次遠海訓練的戰鬥機和預警機估計未能飛出第一島鏈。(綜整製表/亓樂義)

一、戰略空軍

所謂「戰略性軍種」,就是能夠對敵或潛在對手的本土或戰略要地,實施戰略威懾與遠程精確打擊的能力,以確保國家戰略利益。如果對手是美國,目前解放軍只有火箭軍(前身二炮)具備此一能力,如射程超過東風-26等系列中遠程和洲際彈道飛彈,因此火箭軍被賦予「核常兼備」與「戰略威懾與核反擊和中遠端精確打擊能力」的戰略要求。

海軍也被賦予「戰略威懾與反擊」的任務,但此一任務與火箭軍相比,在表述上少了一個「核」字,表明海軍的戰略威懾與反擊並非來自核武,並印證「巨浪-1」型潛射彈道飛彈射程不足,更間接證實「巨浪-2」型潛射洲際彈道飛彈的性能未能如期到位,而戰略核潛艦能否過於前出大洋機動或許也有問題。但海軍畢竟擁有相應的載具和遠程武器,雖不完全可靠,仍可肩負一定程度的戰略威懾與反擊任務。

反觀解放軍空軍,未被賦予上述任務,而是「按照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要求,實現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 。」實在是因為空軍既無遠程轟炸機,又無長程精確打擊武器所致。多年來中共轟炸機種的推力不足,作戰半徑有限,空射武器射程約200公里,只能作為戰役空軍使用。直到轟-6K出現,推力與雷達航電等系統大幅改善,作戰半徑增至3,500公里,加上掛載射程約1,500-2,000公里的長劍-20(K/AKD-20)遠程巡航飛彈,火力覆蓋突破第二島鏈,雖不及美國本土,但劍指美國戰略要地關島指日可待,對美初具戰略威懾與遠程精確打擊的能力。這是中共空軍邁向「戰略空軍」關鍵性的一步,是攻勢作為的主動防衛,而非被動式的「反介入」。

二、精心部署

轟-6K從2015年3月30日起,首次穿越巴士海峽前出西太平洋,既有中、美地緣戰略博弈之所需,也有中共空軍的自我期許,更重要的是習近平的強軍意志,以及隨之而來的軍改要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