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沒有真相,沒有原諒

2019-12-23 06:00

? 人氣

今年為中共策動的大規模學運「12·9運動」84週年。圖為12·9運動北平學生大遊行中,北京大學學生黃敬在北平天橋地區電車上演講。(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今年為中共策動的大規模學運「12·9運動」84週年。圖為12·9運動北平學生大遊行中,北京大學學生黃敬在北平天橋地區電車上演講。(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今年的12月9日是「12.9運動」屆滿84年的日子,這個運動是中共策動的一次大規模學運,藉日本逼迫我國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促使華北自治之機,利用青年愛國情緒,鼓動學運,為中共宣傳「停止安內必先攘外」政策,將共產黨「停止遭到清剿」的需求與愛國學生「一致對外抗日」的主張進行接合(articulation),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成功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讓中共得以蓄積竊政籌碼,進言之,「12.9運動」為中共創造了僭政與謀奪抗戰話語權的有利機勢,但這個關鍵的歷史轉折卻沒有被太多人記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84年後的今天,中共仍然在對抗戰歷史遂行統戰,2016年「九三」閱兵特別安排了老兵方陣受閱,今年「十一」閱兵則在「致敬」方陣裡,由禮賓車載著老兵參與群眾遊行,但未能本於真實的歷史建構,終究只是夢裡踏雪,注定徒勞。事實上,八年抗戰是一部斑斑血淚的中華民國近代史,自「七七事變」起,迄珍珠港事變前,中華民國有4年多的時間是孤軍奮鬥,爾後更配合盟軍戰略,以極高的代價將日本80萬精銳之師牽制於亞洲戰場,使日軍不致越過印度、中東與德軍會師,阻其危及歐洲戰場上的盟軍,而這個中華民國政府與軍隊係由蔣委員長所領導,在「一面抗戰、一面建設」的苦心經營下,寫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悲壯史頁,包括滕縣保衛戰時,122師全師悉數殉職;臨沂保衛戰時,第59軍自營、連級以下幹部多數陣亡,血戰40餘日後,打破「皇軍無敵」神話;台兒莊大捷殲滅日軍精銳部隊二萬餘人;接續的武漢、長沙、常德、衡陽、桂南、滇緬等戰役,處處可見國軍浴血抗敵的身影。

20191220-一二九運動。1937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115師部分幹部在山西孝義碾頭村合影。前排(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12·9運動的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115師部分幹部合影。(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牛津大學教授芮納・米德(Rana Mitter)於《被遺忘的盟友》中就指出,在中國抗日的那段烽火歲月裡,全世界的所有眼睛不論是貶是褒,全都投注在蔣委員長身上,包括中共在內的每個人,幾乎都承認蔣委員長所領導的國民政府是中國唯一主導抗日的力量。中、美關係裡也充滿了相同史觀的遺跡,一九四二年馬歇爾發給美國駐重慶軍事代表團團長的電報中交代:「史迪威將軍接受蔣委員長的指揮」,同年,陳納德將軍所領導的飛虎隊正式編組為美國第十四航空隊,在中華民國助戰,而當時中共沒有空軍。

更早之前,在抗戰初期的民國26年,日本揮軍南京時,德國商人拉貝、金陵女子學院的教務主任魏特琳、南京大學教授史邁士、南京基督教青年會負責人費吳生等人,在南京設立「國際安全區」,收容保護中國難民,共同見證了中華民國國軍在雨花台、紫金山激戰的血淚與悲憤。揆諸史證,在全面抗戰八年間的二十二次大會戰中,除了民國二十九年彭德懷率八路軍發動百團作戰,以及民國二十六年九月的太原會戰第一階段平型關之戰,十八軍的林彪一一五師曾參戰擔任側面掩護及牽制日軍等次要任務外,其他戰役完全不見十八集團軍的蹤影。

20191220-南京難民區國際救濟委員會暨金中難民收容所全體職員合影。(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抗戰初期,南京城內的歐美僑民出於人道主義,成立「國際安全區」保護民眾免於戰火侵襲。圖為南京國際安全區國際救濟委員會暨金中難民收容所全體職員合影。(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中共最不願面對的真相是:自己就是中國向國際聲索抗戰史實詮釋權的扼殺者。抗戰勝利後,中共藉抗日時發展的戰力、蘇聯的支持以及美國的掣肘,在戡亂戰役中奪取政權,迫國府轉進臺灣,導致中華民國失去鞏固戰勝國地位的契機,韓戰爆發後,「抗美援朝」政策更直接與「盟友」變成敵對關係,從而只談延安根據地的抗戰經驗,避談重慶轟炸、同盟作戰,甚至對南京大屠殺等日本戰爭罪行也缺乏該有的討論,掩藏、扭捏的態度,讓我國的抗戰貢獻無法受到國際社會的理解與正視。

中共現階段對抗戰的歷史論述大抵延續了前總書記胡錦濤「國軍是八年抗戰正面戰場、主要力量」的基調,顯然中共已經發現「延安中心」的抗戰史觀正逐步喪失說服力,與世界脫軌的腳本恐怕還會牽累自己走向國際,於是選擇性地慢慢貼近真相,雖然堅拒承認共軍消極抗日的事實,但不全面否定國軍在抗戰中的積極貢獻。客觀而論,中共唯有揚棄八路軍是抗戰「中流砥柱」的說法,才能邁出坦然面對歷史的第一步。

即便中共宣傳如此轉向,卻也是不得不的改變,是一種投機的、遲來的正義,誠如前英國首相格萊斯頓(Gladstone)所言:「遲來的正義不算正義」。中共承襲自胡錦濤的抗戰史觀只說「現象」、不究「原因」,從而抹殺真相,中共承認的都是事實的結果,對事實的成因與脈絡絕口不提,事實是中共「一分抗日、二分敷衍、七分發展、十分宣傳」,是中共將領項英發動「新四軍事變」攻擊國軍,是中共將領彭德懷組織八路軍發動百團作戰痛擊日軍後,受到毛澤東等人批評,被指責沒有完全執行毛的「保存實力」軍事戰略,後遭共黨批為「王明右傾機會主義的產物」。

毛澤東接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時就曾坦言,中共因日本侵略中國而能取得國共合作、得到發展,讚日本侵華是日軍「幹了件好事」。印證了中共藉抗日強黨、竊政之實,八年抗戰對中共來說,沒有國難,只有奪權。而今,中共當局提出了只有「現象」的抗戰史觀,恰恰落實了鄧小平為毛澤東反右運動進行開脫所提的「歷史宜粗不宜細」論點,企圖掩蓋責任,創造一場沒有真相、沒有正義的「和解」。

1949年10月1日中國建國大典,毛澤東在天安門宣布「新中國」成立。中國正在籌備「十一國慶」,展現70年來在經濟、軍事等發展方向的繁榮。(AP)
毛澤東曾坦言,因為日本侵華,中共才得以取得國共合作、得到發展。(資料照,AP)

有論者稱,若以防拒中共「統戰」為由,淡化日本侵略史實,眷戀「戰敗心情」和日本「建設臺灣」日據情結,將長期扭曲青年一代的歷史觀。實際的情況是,據日本殖民當局彙整的密件檔案顯示,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的一個多月間,臺灣全島民眾充滿祖國情結的反日言論及抗日事蹟,多達七十餘件;另有諸多史料照片顯示,在抗戰勝利、臺灣光復後,臺灣民眾聚集基隆港,熱烈歡迎國軍入臺。基此,該論調顯然放大了皇民化遺緒,也過於輕視了中共統戰的影響,對於抗戰紀念的問題上,我國始終正視日本的侵華罪行,嚴正指責日本政府參拜靖國神社及否認強徵慰安婦等行為,並要求道歉且還原歷史正義。紀念抗戰是紀念和平肇始,也是紀念對立終止,目的不在仇日反日,而是希望在血淚的歷史教訓中,追求和平、合作,共創未來榮景。

「和平是我們永遠的目標」,站在歷史的洪流中,中華民國不鼓勵仇恨,並致力警醒國人不要忘記這場影響中華民族的戰爭,更期使國際社會瞭解中華民國對維護世界和平的貢獻與決心。然而,中共將自己喬裝成中國政統地位的法理繼承者,高舉「中華民族」大纛,把抗戰定義為「中華民族」、「中國人民」歷時14年的抗日及反法西斯戰爭,刻意隱去國軍、共軍的區分,彈的仍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老調。

中共從毛澤東下達「一分抗日、二分敷衍、七分發展」的指導原則開始,到習近平上臺後抱守四個堅持,主張兩個不能否定,斷言「否定毛澤東就會天下大亂」,甚至投書「俄羅斯報」謊稱毛澤東之子毛岸英曾在蘇聯前線英勇作戰,自此,中共在抗戰史實、中華民族繼承法統及中國人民歷史認同的話語權,早已遭到共黨體制的自我閹割,而祭出「中華民族」或「中國人民」來扭曲、矯飾歷史,操作「內銷轉外銷」引導國際輿論,殊不知此種企圖不過是共產黨驅使民眾集體意淫的幻想,國際社會自然不會隨之起舞。

「正視歷史」是不容迴避、理應擔負的歷史責任,呼籲中共以此自省,想想誰是抗戰勝利成果與國際秩序的摧毀者、誰是抗日史實的歪曲者,而誰又是國防預算連年增長的軍國主義者,切莫一昧指責日本卻忘了整肅自己。「障百川而東之,挽狂瀾於既倒」,期許中共從本身做起,誠實面對歷史,秉直論史,卸下黨的包袱,勇敢矯正共黨自身的歷史錯誤,不要辱沒了為國犧牲奉獻的軍民同胞們。

20191220-北京植物園櫻桃溝內的一二九運動紀念亭。(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北京植物園櫻桃溝內的12·9運動紀念亭。(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作者為中華民國空軍上校,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博士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