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任昌觀點:《科學共和國》的人文本質─從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談起

2016-12-31 06:50

? 人氣

Polanyi不算是科學哲學研究的先驅,但因為他是以一位科學家的背景從事知識論的研究,因此,〈科學共和國〉被引用超過1300次,引用的論文涵蓋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領域。〈科學共和國〉利用簡單的比擬與故事,談論科學政策與經費的分配議題。Polanyi的其他知名著作包含《科學、信仰與社會》、《個人知識:邁向後批判哲學》與《內隱知識》等,他是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研究的先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在此小節如下。即使醫學系畢業,不一定要當醫生,因為對某些人而言,追求真理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與上帝(信仰)更接近。不僅如此,至於是否可以獲得諾貝爾獎?Polanyi這位愛智者不屑於做這種算計。

Minerva期刊封面。(作者提供)
Minerva期刊封面。(作者提供)

「科學共和國」的制度、信仰與傳統

科學共和國涉及的議題包含:一、論文評審制度的意義與目的。二、政府是否該主導科學政策,尤其是否該往對社會直接產生效益的方向發展?資金與補助如何分配?三、科學政策應採取保守主義或是激進主義?

隸屬於應用哲學領域的SSCI期刊影響係數資訊,最高影響係數是1.738。(作者提供)
隸屬於應用哲學領域的SSCI期刊影響係數資訊,最高影響係數是1.738。(作者提供)

我依照過去的慣例,先來觀察《Minerva》被SSCI計算獲得的影響係數。純粹哲學或知識論、康德研究、黑格爾研究… 等學術期刊,是屬於人文學領域(Humanities),至於跨領域的哲學期刊(應用哲學)則同時被歸類為人文學與社會科學。如上圖顯示,影響係數最高的是《英國科學哲學期刊》的1.738,其次有《哲學與公共事務》、《醫學與哲學》、《語言學與哲學》…《Minerva》的影響係數是1.05…為何涉及哲學的期刊影響係數如此寒酸?

第一個原因是人文學期刊數量少,被引用的頻率自然少。第二個原因是期刊收錄論文數量少,當然就難於被引用。第三個是因哲學論文幾乎都是以單一作者形式刊出,例如,這一期《英國科學哲學期刊》共刊出10篇論文,僅二篇是二位作者,其他八篇都是單一的獨立作者。若沒有形成網絡與脈絡,就更不容易被引用。

獨立就孤立,孤立就無緣,無緣就無元!當然寒酸了!由於這篇文章的字數已多,加上想到自己走入文學研究後,所要面對的寒酸,真令人氣餒!讓我休息一下,下次再持續介紹〈科學共和國〉。

預告一下我將順便談及的議題,廣告常說「科技可以改變生活,但唯有文化可以改變生命。」還有,被讚譽最高的前臺大校長傅斯年、前中研院院長胡適,或現任哈佛大學校長凱薩琳(Catharine Faust)是學哪個學門出身的?

*作者為德明財經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