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 翻轉台灣農業農民已頭昏!

2019-12-08 06:30

? 人氣

灣農業施政偏重在讓農民立即有感的福利措施及農產外銷市場拓展,用於農業新科技研發及新商業模式建立的經費偏低。(資料照,新華社)

灣農業施政偏重在讓農民立即有感的福利措施及農產外銷市場拓展,用於農業新科技研發及新商業模式建立的經費偏低。(資料照,新華社)

選舉到了農業再度成為總統候選人口中的寶,還端出一堆惠農措施,更誓言要翻轉台灣農業,只是翻轉那麼多年了,台灣農業在GDP貢獻度不升反降,農業還是難以自力更生,始終需要靠政府保護才能生存,在面對國外農產品開放競爭依舊膽戰心驚。反觀國際上隨著經濟及消費型態轉變以及科技研發不斷創新,新型態農業不只是人類糧食的主要來源,也成為新的賺錢行業。由於認知到農業科技是潛力市場,大型企業不僅投資初創企業,還親自進入這個市場,商機龐大。為了讓農業提升為農企業,並讓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和獲取健康和可持續的食物,需要新的科技與政策來當推手,這需要政府和民間共同來推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科技要創新需要政策、經費及人才的充分配合。韓國政府,不是只喊喊口號,去年在研發方面投入了20兆韓元(約170億美元),其中1兆韓元用於農業領域(5%),遠高於台灣政府在這方面投入的經費(2018年農委會科技計畫經費僅43.07億元台幣,占農委會總預算1278.7億元台幣的3%),還透過計畫成立小組,來尋找韓國農民和農業團體需要哪些技術,讓科研能與農民需求緊密結合(即庶民科技),找出該國的發展利基。美國農業支持政策每隔5年必須重新評估並以國會法案的形式重新審定,使得美國科技對農業貢獻率高達80 %。日本的農業科技創新以民間企業為主體,日本企業希望透過「尖端技術+養殖」來贏得全球不斷擴大的水産品需求,民間企業的融資管道主要以銀行為主,並透過官方與民間企業合作成立農業投資基金。

20180719-台北南港展覽館19日舉行「2018台灣生技月暨生技大展」,圖為農委會農業科技館攤位智慧化飼育系統。(顏麟宇攝)
「2018台灣生技月暨生技大展」中農委會農業科技館攤位智慧化飼育系統。(資料照,顏麟宇攝)

而台灣農業施政卻還是落在選舉思維,偏重在讓農民立即有感的福利措施及農產外銷市場拓展,用於農業新科技研發及新商業模式建立的經費偏低,使得當前農業科研無法滿足農民實際需求(包括:健康種苗的快速檢測、病蟲害的生物防治、農產品的保鮮技術、AI替代農工等等),目前AI、IT實際運用在國內農業產銷的比率偏低。台灣政府推動的「5+2產業創新政策」雖也喊出「新農業」的願景,但實際成果及運用規模有限,研發動能明顯不足。蔡政府只顧短期的農業收益,缺乏前瞻性的政策規劃,也未落實庶民化的農業新科技,不利未來台灣農業的國際競爭!

高科技和尖端創新的確很吸引人,但是如何把相關知識及技術,落實到第一線農業生產,讓農民不害怕並樂於使用這些新科技進而改變農業經營模式,提高農產價值與農民生計更是一大挑戰。遺憾的是台灣在這方面的研發經費及人才培養明顯落後,需迎頭趕上。

歷來的國家領導人都說自己最照顧農民,最常用的手法卻是補貼、補貼再補貼,尤其扶持了這麼多年,至今農民只要聽到要加入區域經貿組織就憂心忡忡,深怕被當成祭品。展望未來農業不僅是重要的民生產業,更是新的賺錢產業,只是其中還有很多障礙需跨越,而台灣明顯未作好準備。如何跟上腳步甚至超越,讓台灣農民不再擔心害怕他國農產品的競爭,考驗各總統候選人及其團隊的智慧。畢竟補貼形同迷幻藥,一時亢奮等藥效退了農民體質會更虛弱,更難以抗衡國外農產品的競爭,農業可能崩盤,屆時將是國家的大災難!只愛補貼不重視科技的總統候選人別再騙選票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