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殺好殺滿?血腥屠殺近400名示威者之後,伊拉克總理阿卜杜─馬赫迪:我辭職

2019-11-30 17:36

? 人氣

從2019年10月初開始,伊拉克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總理阿卜杜─馬赫迪(Adel Abdul-Mahdi)下令安全部隊血腥鎮壓(AP)

從2019年10月初開始,伊拉克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總理阿卜杜─馬赫迪(Adel Abdul-Mahdi)下令安全部隊血腥鎮壓(AP)

中東重要國家伊拉克因為經濟衰敗、政府無能、貪腐猖獗,10月初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巴格達當局出動安全部隊強硬鎮壓,迄今造成近400人死亡;光是28日一天,就屠殺了至少45人。雙手沾滿人民鮮血的總理阿卜杜─馬赫迪,29日終於宣布辭職。分析家普遍認為,伊拉克政局原本就很不穩定,未來恐將持續陷入混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8日當天,伊拉克安全部隊就在納希利亞(Nasiriya)、巴格達(Baghdad)、納傑夫(Najaf)對民眾開火。伊拉克伊斯蘭教什葉派最高領袖、大阿亞圖拉(Grand Ayatollah)西斯塔尼希(Ali al-Sistani)忍無可忍,下令麾下國會議員不再支持阿卜杜─馬赫迪(Adel Abdul-Mahdi),讓後者面臨不信任投票倒閣的威脅。

從2019年10月初開始,伊拉克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安全部隊血腥鎮壓(AP)
從2019年10月初開始,伊拉克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安全部隊血腥鎮壓(AP)

哈珊政權垮台16年,伊拉克仍是一個動亂國家

反政府民眾聚集在巴格達的「解放廣場」(Tahrir Square)慶祝總理下台,但阿卜杜─馬赫迪向國會遞出辭呈之後,至少又有4名示威者遭到安全部隊殺害。此外,自2003年美軍大舉入侵、推翻哈珊(Saddam Hussein)政權以來,伊拉克政壇長期動盪不安,阿卜杜─馬赫迪已是第5名總理,上任才1年多,他的繼任者恐怕也無法撥亂反正。

而且弔詭的是,阿卜杜─馬赫迪如果是向總統薩利赫(Barham Salih)表明辭意,總統可以直接批准;但他卻選擇向國會遞辭呈,由議員投票決定是否接受,因此增添許多變數,甚至可能導致政局癱瘓。此外,一旦國會准辭,阿卜杜─馬赫迪將轉為「看守總理」,但伊拉克憲法並未明文規定總統要在多久的時間內提名新總理,或者讓國會重新改選。

從2019年10月開始,伊拉克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安全部隊血腥鎮壓,總理阿卜杜─馬赫迪(Adel Abdul-Mahdi)成為眾矢之的(AP)
從2019年10月開始,伊拉克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安全部隊血腥鎮壓,總理阿卜杜─馬赫迪(Adel Abdul-Mahdi)成為眾矢之的(AP)

「在摧毀這個病態的體制之前,我們不會離開」

伊拉克這場社會運動類似香港、黎巴嫩、智利、玻利維亞的「無大台」(leaderless)示威抗議,沒有領導人或領導組織,民眾自動自發走上街頭,要求終結貪腐、要求改善經濟、要求像樣的基礎設族與公共服務、要求終結政黨「坐地分贓」壟斷社會資源、要求重新選舉國會、要求鄰國伊朗縮回干預的黑手。

39歲的示威者泰伊夫(Taif)對《美聯社》(AP)表示:「伊拉克的政治體制會換上另一個阿卜杜─馬赫迪。但是,在摧毀這個病態的體制之前,我們不會離開。」巴格達的反政府民眾已在解放廣場安營寨近2個月。

從2019年10月初開始,伊拉克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安全部隊血腥鎮壓(AP)
從2019年10月初開始,伊拉克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安全部隊血腥鎮壓(AP)

什葉派、庫德族、遜尼派分享權力

另一名廣場上的示威青年莫塔達(Mortada)也說:「我們要求選舉制度改革,我們要求真正的變革。該辭職的不只是一個人,整個體制都應該打掉重練。」

10月1日迄今的鎮壓犧牲者,大部分都是像泰伊夫、莫塔達這樣的示威者,死在安全部隊槍下,或者因催淚瓦斯彈爆裂而身亡。

2003年之後,伊拉克由總統制改為內閣制,單院制國會329席,總理掌握實權,總統由國會推選。為顧及族群勢力均衡,總理一定來自什葉派(最大族群),總統出身庫德族(Kurds),國會議長則由遜尼派出任。伊拉克國會不曾出現單一政黨過半,每次大選過後,往往要為協調總理與內閣人事大費周張。

從2019年10月初開始,伊拉克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伊朗也成為被抗議對象,群眾焚毀其國旗(AP)
從2019年10月初開始,伊拉克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伊朗也成為被抗議對象,群眾焚毀其國旗(AP)

伊朗也成為被抗議對象

阿卜杜─馬赫迪現年67歲,經濟學者出身,曾任財政部長、副總統與石油部長,2018年10月24日當選總理之後,雖然推動一些小幅度的改革,但對於伊拉克的經濟與貪腐危機而言,只是杯水車薪。阿卜杜─馬赫迪還有另一點「顧人怨」:他與伊朗的關係。

阿卜杜─馬赫迪原本就與伊朗淵源甚深,上台後更是越走越近,也讓許多國民不滿。27日,納傑夫的示威者焚毀當地的伊朗領事館。伊朗雖然是什葉派大國,但主要民族是波斯人(Persians),與阿拉伯人佔多數的伊拉克有複雜的歷史恩怨,還曾經打過8年戰爭。近來,伊朗也因為調漲油價而引爆大規模示威。

「我們的石油收入流到哪裡去了?」

對於阿卜杜─馬赫迪及其前任政府,許多伊拉克人有一個共同疑問:我們的石油收入流到哪裡去了?

伊拉克是中東產油大國之一(台灣也是它的客戶),已探明儲量1488億桶居世界第5,日產量近500萬桶,今年預估進帳790億美元(新台幣2.43兆元),佔政府歲收8成5以上。此外,伊拉克今年GDP成長可望達到4.6%。儘管如此,伊拉克失業率高達13%,1/3年輕人沒有工作,22%民眾生活在貧窮線之下。

從2019年10月初開始,伊拉克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安全部隊血腥鎮壓(AP)
從2019年10月初開始,伊拉克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安全部隊血腥鎮壓(AP)

特有的「分配」體制讓政治菁英瓜分國家資源

除了金融政策失當、官僚效率低落、貪腐現象猖獗、長期積欠外債之外,伊拉克特有的「分配」(muhasasa)體制也是一大病因。這個制度讓政治菁英階層瓜分國家資源,也讓公部門過度膨脹──因為政治領導人要以公家職位來犒賞、籠絡追隨者。

2003年哈珊政權垮台迄今的16年,伊拉克公部門員額膨脹了3倍,其結果就是政府預算高達40%要支應公部門人事費用,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的投資則嚴重不足,讓伊拉克人民不斷追問:我們的石油收入流到哪裡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