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濃觀點:拆解教育界的近親繁殖 創造教育界的新氣象

2016-12-03 06:30

? 人氣

遭論文涉及造假波及的台大校長楊泮池為台大預算出席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神情嚴肅.(陳明仁攝)

遭論文涉及造假波及的台大校長楊泮池為台大預算出席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神情嚴肅.(陳明仁攝)

台大校長及醫學院教授們的論文造假事件,再一次讓國人深思,應該是單純環境的教育圈,似乎沒想像中單純。因為教育界應是社會的清流,肩負人才培育的大業。然而除了大學教授的論文造假,台灣的教育界,其實還存在許多近親繁殖,利益共生的教育界生態,阻礙教育的創新,讓教育成為形式,讓教育淪為一潭死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教育評鑑只是大拜拜  勞民傷財對現場無法深入掌握

民國99年發生的桃園八德國中霸凌事件,其詭異諷刺,正是八德國中曾榮獲教育部的友善校園獎。當然不是八德國中造假,而是教育部的評鑑過程與標準出了問題。由於評鑑資料,項目繁多,耗日費時,許多認真務實的學校,受限於人力,在縣市的評鑑中,就已經無法受到關注,何況要參加全國高規格的比賽,這是需要全校總動員,對正常教學,又是一場傷害。

而這些考評委員,都是學校校長或教育行政部門的長官,有句話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教育人看教育事,評定教育的績效,不是虛應故事,人情往來,就是無法跳脫自己的框架。

教育評鑑要進步,要視察真相,不做書面文章,甚至要實際投身學校教學環境。如果有社會各界的投入,更能有不同的視野,更具體的意見。擺明何時何地哪些人來看什麼,這是永遠看不出教育現場的實際現象,當然更是無法發掘教育的問題。

校長遴選派閥嚴重  戕害教育界的清譽

自從各級學校校長改為遴選制,教育界的清新與尊嚴,從此烏煙瘴氣,自尊不保。教育工作本來就只是責任與承擔,校長更是社會賢達、清流,淪為要像政治人物一樣的玲瓏八面,倒也是台灣教育的奇蹟。

本來是專業的堅持,成了政治的妥協,各方勢力的介入教育,讓真正是學校主人的學生,其受教權,成了最後各方勢力安排後才會考慮到的受害者。

長袖善舞者安然無事,熱忱負責者連連出事。「不管事」倒成了校長界的最高指導原則。因為當你更投入更要求,得罪學校同仁,強龍要壓地頭蛇,其後果只會牽動地方勢力,讓你成為眾矢之的。

於是想要成為學校大家長的校長,只能屈服於各方勢力,賣身求榮。各地方中小學校長,或不願屈服,早早退休,或卑躬屈膝,讓渡教育專業。而想成為高中職的校長,更要多年經營,廣結人脈,若只知在學校職務上盡心盡力,任憑年年入圍,也是音訊渺然。

校長遴選制就是注定傷害知識分子的風骨,讓教育成為政治一樣的污穢,造成教育界的結黨籠絡風氣,賢者退避,能者要出無期。當校長只想保住權位,屈從共生利益,失去要求的勇氣,教育想要提升,恐怕遙不可期。

大學畢業(取自國立聯合大學網站)
教改二十年,依舊破除不了學歷迷思。(取自國立聯合大學網站)

教師工作過於保護   妨害老師的精進與提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