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稷專欄:台積電如何在美中競爭中保持平衡

2019-11-08 07:10

? 人氣

台積電在華為受美國制裁時繼續出貨,雙方關係之深厚不言可喻,也讓人見識到台積電在法務、研發層面管控技術十分到位,才能無懼美方禁令!(資料照,取自台積電官方網站)

台積電在華為受美國制裁時繼續出貨,雙方關係之深厚不言可喻,也讓人見識到台積電在法務、研發層面管控技術十分到位,才能無懼美方禁令!(資料照,取自台積電官方網站)

台灣半導體產業在美中對峙中具關鍵地位,台積電變成地緣策略家的必爭之地。台灣必須在國際獲得經濟民主同盟支持,並積極扶植「非紅供應鏈」,才能確保產業在國際供應鏈整合的關鍵地位。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美國政府設法說服台灣限制台積電替華為製造晶片,更希望加強管制對中國科技輸出。華府官員更向台灣駐外人員表示,台積電為華為製造的晶片直接用在瞄準台灣的飛彈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五角大廈官員私下徵詢,希望台積電配合美國的國防軍用晶片生產在地化,評估是否赴美設廠,以確保軍事所需先進晶片能供應無虞。

美中對峙,台灣科技業舉足輕重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十一月初才說:「在這個混亂的世界中,台積電是非常重要的公司。我們在世界和平時,是IT供應鏈重要的一環,但現在台積電變成了地緣策略家的必爭之地。」這席話不僅表達台積電力求在美中科技對峙中保持平衡的立場,更凸顯台灣半導體產業在美中對峙的地緣政治具有關鍵重要性。

不少國關學者以中國經濟規模成長,而認為台灣在美中台三角關係中逐漸失衡。其實經濟規模之外,台灣產業實力堅強,在美中之間舉足輕重,尤其是半導體與資通訊科技產業鏈完整,在未來先進科技競爭中,地位更顯重要。
美中可能達成第一階段初步的框架式貿易協議,避免對峙繼續激化,造成世界經濟的不穩定。美商務部也可能核發出口許可,允許美國企業出售零組件給華為。

但美中不平衡貿易結構問題未解,雙方對未來科技發展的競爭仍然激烈,台灣在美中之間的角色更顯關鍵。

且隨著5G、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等科技發展,不但將改變人類未來的生活,更將因科技技術的更迭,帶來產業版圖與國際生產供應關係的轉變。台灣因擁有完整的科技產業,而在國際競爭中更顯得關鍵。

台美經貿升溫,經濟成長攀高

華為的5G終端通訊晶片Balong 5000。(美聯社)
華為的5G終端通訊晶片Balong 5000。(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開始對「中國製造二○二五」為核心的產業策略感到高度警覺。除了提高關稅來制裁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與智慧財產權的侵犯外,也對有資安疑慮的華為實施產品禁購,並要求相關業者不能出貨給華為。

同時,美國也擴大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對外來投資的國安審查範圍,防堵中國政府透過入主、併購或投資等方式,取得美國重要技術、參與美國基礎建設及取得敏感性個資。

這些美方關切的議題,正好凸顯台灣產業長期抵抗中國覬覦的辛苦。台灣並非要自外於中國市場,相反的,正因為過去積極開放投資中國,提供資金、技術與人才,才有兩岸跨境管理的高度供應鏈整合。但隨中國製造二○二五策略發展,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領先技術與國際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成為中國覬覦對象。清華紫光集團曾要求對晶片生產過程中,關鍵的封裝測試廠能有控制性股權的併購提議,中方更要求晶圓代工龍頭的台積電必須赴中設廠。

近年來中國傾國家力量發展半導體產業,積極扶植本土紅色供應鏈。包括強迫廠商以技術授權來換取在中國設廠、高薪挖角科技人才、中國間諜竊取台灣廠商的商業機密,這些國家力量介入的不公平產業競爭,已形同是對台灣經濟的侵略。

伴隨中美貿易對峙、全球供應鏈重組與生產基地挪移趨勢,我國推出「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吸引鮭魚返鄉,鼓勵台商將生產基地遷徙回台。隨台商回台投資、將生產線移回,挹注我國製造業生產、出口及就業,提振經濟成長動能,更隨著對美出口的提高,讓台美經貿關係持續增溫。

台灣第三季經濟成長率達二.九%,不但較八月預測上修,更在四小龍中持續領先。經濟成長高於預期且高於四小龍,主因在於中美貿易戰的轉單效應,台灣受惠最明顯。

台商回流投資,將海外產能移回國內,更持續深化台美經貿關係,對美出口成長十分顯著。今年前三季台灣對美出口相對去年成長一七.七%,對中出口卻減少七.一%。
此外,美中兩大經濟體景氣榮枯也不同,美經濟基本面穩健,就業、物價等數據都維持穩健成長;相對的,中國面臨資金外逃、投資、消費、出口數據走弱,經濟成長陷入二十七年來最低。

積極扶植「非紅供應鏈」

兩岸產業的垂直分工模式,已逐漸轉為水平的產業競爭關係。鼓勵台商回台投資之餘,不能只是消極地改由台灣出口以避開美國加徵關稅,更應思考如何在兩岸的產業分工中,維持領先的地位。在中美貿易與科技對峙之下,台灣更應嚴肅思考如何在美中之間保持平衡。

積極深化台美經貿關係、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國際經貿整合,才能確保台灣產業持續享有經濟民主的國際同盟。在貿易轉向與供應鏈重整之際,台灣更應積極扶植「非紅供應鏈」,才能確保台灣產業在國際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平衡紅色供應鏈對台灣科技產業的經濟侵略。

*作者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暨金融管理研究所所長,兼任智庫研究與金控公司治理的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

新新聞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