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履中觀點:遊說美國,台灣能成華府心裏最軟那塊?

2019-11-04 06:20

? 人氣

根據美國司法部的檔案資料,這段期間內,台灣每年平均花費在國會遊說工作的經費超過百萬美元,由政府駐美單位提供資源建立聯繫,但是除了官方的努力之外,在美國的台灣人社團也發揮不小的影響力。1982年,以爭取美國支持台灣獨立為目標,在洛杉磯成立的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就是民間遊說團體的最好案例。他們全力對國會議員展開草根式遊說工作,讓議員更了解台灣政情,雖然他們成立的目標是對抗國民黨政府並推動台灣民主化,但因為他們積極與政治人物接觸,某種程度上也對於向國會議員介紹台灣具有貢獻。甚至,有時候還能利用美國公民的身份,做到官方交流無法達成的目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70706-台灣人公共事務會大合照fapa(取自台灣人公共事務會臉書粉絲專頁)
民間團體在洛杉磯成立台灣人公共事務會,希望讓美國國會議員更了解台灣政情。(資料照,取自台灣人公共事務會臉書粉絲專頁)

除了官方和民間分進合擊與國會議員建立情誼,台灣還一直與美國的亞洲研究學者保持密切的聯繫。不只積極參與學術會議,近年來更進一步透過研究經費的挹注,與華府外交政策圈具有影響力的多家知名智庫合作,建立台灣研究項目,例如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等。

雖然美國的智庫機構大多是民間發起的非營利學術研究單位,但是在智庫中任職的學者專家,都是曾經負責亞洲政策的前政府官員,或是長期研究兩岸事務的學者,在美國重視專業的「智囊」政治體制下,智庫學者透過出版研究報告和政策意見,往往比遊說更能影響政府決策。常常針對台灣問題投書美國媒體的布魯金斯研究所研究員,也是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以及近年來多次發言力挺台灣的葛來儀(Bonnie Glaser),都曾經接受台灣贊助進行研究計劃,他們的發言不僅協助美國政府對台灣的政情有進一步的認識,甚至還能夠教育不熟悉台灣的美國媒體及國會議員,從比較有利於台灣的角度看待兩岸關係。

很明顯地,對台灣有深入了解的智庫學者,不論個人立場是保守派或自由派,他們的意見確實讓美國華府有機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台灣。

兩岸緊張 遊說工作效果打折

透過各種管道對美國進行遊說,目標是促成實質對台灣有利的政策,可是對於哪些政策應該優先爭取支持,台灣內部須先形成共識,才能讓遊說工作有明確方向。近年來,因為台灣內部的政黨惡鬥,意識形態嚴重對立,尤其是蔡英文總統上任之後,主張親美抗中的外交策略令兩岸關係陷入冰點。過去因為台灣遊說工作而建立良好互動的美國國會議員,以及在行政體系與台灣友好的美國政府官員,現在都因為美中關係緊繃,導致他們不得不更謹慎考慮,是否還要以行動支持台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