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14年後,終於入土為安: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骨灰低調下葬民間公墓

2019-10-18 21:10

? 人氣

2013年12月,趙紫陽的遺孀梁伯琪去世,擇地安葬再次提上日程。兩年後,當局批准自行安葬,但安葬時間仍繼續拖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儘管逝世多年,趙紫陽的影響力依然存在。每逢他的忌日和傳統清明節,即便大批公安駐守戒備,仍有不少趙生前的同事、好友、民運人士等去他的故居拜祭。

「祭奠趙紫陽不是簡單的祭奠一位老人,也是祭奠一種情懷,祭奠趙當年所做的事情,特別是涉及到八九年的六四問題」,吳偉說。10月17日趙紫陽百年冥誕時,他再次去趙家祭奠,也受到趙紫陽任總理期間的秘書、前中共中央常委政治秘書鮑彤的委托帶去懷念。

趙紫陽之子趙二軍此前對香港電台稱,趙紫陽夫婦的墓地距離北京市中心60多公里,佔地約40平方公尺,墓碑重約10噸。設計簡單、低調。他表示,當局曾希望在趙紫陽的家鄉河南安葬骨灰,以助控制前來拜祭的民眾和境外記者。但考慮到趙家的社會關係主要在北京,同時為避免地方政府借墓地賺取旅遊收入等,家人最終決定在北京安葬。

張偉國說,「趙晚年大徹大悟,不願意成為黨的工具。他女兒在公布去世噩耗時,第一句話就說,他終於自由了。我相信墓地的選擇也貫徹了這個精神,要給趙一個自由。這種結果來之不易,經過這麼多年的較量,終於跟官方的控制分離,跟專政機器以及曾經的同僚、在八九年前後背叛他的人做出區割。」

「在中國現實的環境裏,這是他的家人能夠為他爭取到的最低、也是最大限度的自由」,他說。

毛澤東紀念堂
毛澤東紀念堂

「政治需要」的身後歸屬

中共領導人逝世後,他們的遺體及骨灰有不同歸屬。張偉國稱,不論受到排斥,還是推崇,只要在黨內,都逃不掉「政治需要」的框架。即中共所說的「一切交給黨安排」。

中共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曾在50年代鼓勵火化,但在70年代逝世後,當局專門建立了毛澤東紀念堂放置遺體,並開放給後世瞻仰。

吳偉分析,決定修建毛澤東紀念堂在當時是一種政治表達,是在逮捕了毛澤東的遺孀江青之後,為了安撫人心、穩定局面的一種政治需要。

他說,「精英人物或者某一個國家領導人去世以後,保留遺體,並且給後人所謂瞻仰——這種做法只有在共產黨國家裏存在。這本身就是想讓領導人的思想或開創的事業能夠千秋萬代,永世長存,按中國傳統說法就是要把這個'道統'傳下去。我覺得這是一種幻想,是一種個人崇拜在領導人死後的延續。」

近年來,有人倡議將毛澤東的遺體火化,進行安葬。吳偉贊同這種處理方式,他說,「世界在變化,人類在發展,社會制度在不斷更新。縱然某一個領導人做出了對某一個國家、某一種制度、某一種思想做出了重要貢獻,但這種東西隨著歷史發展,只能留在歷史當中,不會永世長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