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觀點:臺灣電力系統的困境

2019-09-30 06:50

? 人氣

再來看看電力系統中單位面積的風電與太陽能光電裝置容量。臺灣目前的數字是82.6瓩/平方公里,與韓國相近,遠低於日本,荷蘭,與德國的156.6,189.2,及303.7瓩/平方公里,我們確實有加強的空間。依照能源局的規劃2025年的時,風機(陸域,離岸合計)的裝置容量為693萬瓩,太陽能2,000萬瓩,臺灣土地的風電與太陽能光電裝置容量將高達750瓩/平方公里,這是德國目前的2.5倍!臺灣多山的土地可以負荷嗎?這又得犧牲多少的生態環境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臺灣目前的電力消耗,工業用電佔了35.9%,住宅17.6%,服務業17.7%,運輸交通只佔了0.55%。臺商回流,半導體製造業的技術提升與擴大產能,軌道車運輸體系的發展,電動車的推動都會增加電力的消耗。臺灣的電力使用還在成長,1990〜2010年均成長率為3.10%,2010年至2018年8年的年均成長率是1.38%;但近3年又跳升為1.88%。我們的經濟體能夠承受缺電的後果嗎?

2018-05-30 苗栗7萬用戶無預警大停電,台電表示為通霄電廠設備跳脫,目前已全數恢復供電(取自台電網站)
去年五月底,苗栗7萬用戶無預警大停電,台電表示為通霄電廠設備跳脫=. (取自台電網站)

2025年電力的供應是否充足,要看2022年〜2025年完工的8部大型燃氣機組是否能準時完工,又2025年時,900萬噸的天然氣運儲設施是否能夠順利啟用,如果不能如時完成,電廠蓋好,也只能放在那裡看。如果燃氣電廠無法發電,燃煤電廠尚有餘裕可以使用,但民眾可以接受嗎!不能接受,就要看那時候的執政者如何處理了!事實上,現在要降低缺電的風險,只有讓核四商轉轉與進行現有三座核電廠的執照更新,8部機組784.4 萬瓩的基載機組,可以彌補供電缺口,也可以解決南電中電北送的爭議。

因上半年國際燃料價格略高於預期,加上配合空污降載以及地方減煤,改用天然氣發電,臺電財報顯示,今年前7月虧損282億元,較去年同期211億元,虧損增加71億元。臺電累積虧損已達新臺幣1200多億元,電價費率審議會3月決議,由電價穩定準備提撥予臺電公司363.97億元,電價穩定準備餘額為416.93億元。選舉將屆,毫不意外的,今年九月的電價費率審議會的決議「電價仍無調漲空間」。電價穩定準備用罄,到頭來還是要政府來買單,全民承擔。

執政黨說大家都支持以貼補的方式,全力發展目前還非常昂貴的再生能源,但為了選舉,又不敢調高電價,還堅持放棄發電成本較低的核電,這種自欺欺人與掩耳盜鈴,一切為選舉的執政心態,是臺灣電力規劃的另一項困境。

*作者為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