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願榮光歸香港〉建構新香港人身分

2019-09-20 14:50

? 人氣

香港人新一代的心聲,要「光復」,要在這時代上起革命(Revolution of our time)。(王紀堯攝)

香港人新一代的心聲,要「光復」,要在這時代上起革命(Revolution of our time)。(王紀堯攝)

一首網上自發創作的〈願榮光歸香港〉(Glory To Hong Kong),中秋節前夕在香港唱到街知巷聞,港人還進占了各大廣場進行大合唱。〈願榮光歸香港〉還有英文、日文譯本,供全球大合唱,唯獨欠普通話版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銘記香港史冊的光榮日子

香港反送中抗爭經歷了三個月,香港群眾一同呼吸,對於「香港人」的身分已注入不同的元素。這首超越「社運」、「國族」範疇的港歌,是香港首次擁有自己的歌,普及性與廣泛性已經超越過往其他認同象徵。

要瞭解這首的劃時代意義,要先看看香港本土社運歷史。一九七○年代是香港火紅年代,本土左傾社運人士向中方要求保衛釣魚台、爭取民主回歸,示威時大唱〈國際歌〉,當時無人爭議。直至八九年,北京學生占領天安門,這場香港「借來的社運」五月開始席捲校園,香港學生開始意識到,港人需要一首屬於自己的社運歌。

八九年五月四日,香港七○年代學運老鬼岑建勳在遮打花園教學生唱〈國際歌〉,惹來當時珠海書院新聞系系主任黃毓民不滿,他批評:「國際歌是共產歌曲,不應唱!」由那天開始,〈國際歌〉等包含共產主義意識的社運歌,已經不能再代表香港知識分子。

港人進占各大廣場進行〈願榮光歸香港〉大合唱。(王紀堯攝)
港人進占各大廣場進行〈願榮光歸香港〉大合唱。(王紀堯攝)

香港第一次百萬遊行發生在八九年五月二十一日,翌日《文滙報》社論稱要記住這一天是「永誌香港史冊的光榮日子」。在當時香港第一次出現百萬遊行,已經有「願榮光歸香港」的想法,可是那時空還是沒有一首歌屬於香港。

〈國際歌〉代表不了香港「大台」,這場北京民運引發了之後在香港的「民主歌聲獻中華」。一眾歌星如梅豔芳唱八六年的〈血染的風采〉,用國族情緒和歌手的渲染力去統一一代人的身分認同。至於八九年香港社運耳熟能詳的〈自由花〉,其實根本並非當時創作,而是九三年香港支聯會邀請周禮茂,將台灣歌手鄭智化的歌曲〈水手〉重新填詞,於是〈自由花−毋忘六四〉成為了二十多年的香港社運歌。

八九年香港三次集會和遊行超過百萬,是上一代人集會的回憶和身分。可是始終沒有一首歌去承載「榮光歸香港」的願望。

從〈國際歌〉到〈問誰人未發聲〉

二○一四年八月三十一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八三一決定」,否決普選行政長官的可能,引發九月二十八日占領中環。在占領的七十八日期間,眾人高舉手機合唱〈問誰人未發聲〉,是改編自音樂劇《悲慘世界》中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背景是一八三二年法國意圖推翻七月王朝的六月起義;換言之,〈問〉也是借來的歌曲。

當時筆者是《蘋果日報》記者,董事長黎智英在九二八前,要求記者到各地採訪港人唱〈問誰人未發聲〉,然後放在動新聞滾動式流傳。〈問誰人未發聲〉可以說是由大台發起的歌曲,將占領、〈問〉以及黃傘串連在一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