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真心話》鯰魚來了! 帶槍投靠「國家隊」 將來銀行籌備處執行長:大家把金融創新想的太複雜了

2019-09-02 08:10

? 人氣

純網路銀行時代來臨,金管會盼開放純網銀能發揮「鯰魚效應」。將來銀行籌備處執行長劉奕成是純網銀的催生者,而劉奕成真的能為傳統金融業,找到新的「將來」嗎?(顏麟宇攝)

純網路銀行時代來臨,金管會盼開放純網銀能發揮「鯰魚效應」。將來銀行籌備處執行長劉奕成是純網銀的催生者,而劉奕成真的能為傳統金融業,找到新的「將來」嗎?(顏麟宇攝)

台灣金融機構密度,跟便利超商一樣密集,銀行業傳統的代收代付業務,已逐漸被便利超商、悠遊卡等電子支付業者取代,在如此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現在又多了新的競爭對手—純網路銀行。而這3家所謂「鯰魚效應」業者,有1家被貼上了「國家隊」標籤,操盤手是一位曾經待過外商銀行、國泰、中信、悠遊卡、Line等機構,年輕時還曾經寫過羅曼史、出資拍過電影,現為將來銀行籌備處執行長的劉奕成。而漂亮的學經歷背後,劉奕成真的能為傳統金融業,找到新的「將來」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劉奕成是台灣純網路的催生者,當初為了爭取純網銀執照的開放,劉奕成與中華電信前董事長鄭優,親自向總統府進行專案報告。不過,劉奕成的純網銀生涯,和他職場生涯一樣迂迴前進,劉在去年2月離開中國信託,接著到網路公司LINE Taiwan(台灣連線)旗下的LINE Finance,任職LINE的半年期間,兩個太陽之爭傳聞不斷,去年10月劉離開了LINE,帶槍投靠中華電信的國家隊。

20190901-SMG0034-E01-劉奕成小檔案
 

被戲稱「跳跳虎」 劉奕成生涯曲線隨金融業波動 

劉奕成人生的轉折,剛好也是台灣金融產業發生轉折之處,1970年生的他,台大工管系畢業時,剛好是台灣金融自由化、14家新銀行成立的時刻,他在大四獲得日本第一勸業銀行獎學金,畢業後受先進到日商銀行服務。工作2年後,短暫地在天下雜誌工作1年,後來赴美留學後,陸續在摩根大通的香港、紐約、上海等分支機構服務,一直到2002年底才回到台灣,到國泰金控服務,並且成為國泰金在悠遊卡公司董事會的法人代表。

馬政府上台後,全台最大電子票證「悠遊卡」當時由國民黨中央委員連勝文掌舵,連當時力推悠遊卡從「交通票券」轉型「電子貨幣」,而後國泰世華第一家搶下了悠遊卡電子錢包的發行權,讓劉奕成因為這個機緣,當上了悠遊卡董事長。後來,劉雖然短暫地回到巴克萊投資銀行,但不久之後,就又轉任中國信託與台灣彩券重要職務。

20190728-國民黨全代會,連勝文受訪。(盧逸峰攝)
在悠遊卡公司董事長任內,國民黨中央委員連勝文力推將悠遊卡從「交通票券」轉型「電子貨幣」。(資料照,盧逸峰攝)

「(將來銀行執行長)梅驊之前笑我是『跳跳虎』,其實,梅驊之前待過的地方,比我還要多」,劉奕成表示。

對於去年底「帶槍投靠」國家隊的往事,劉奕成表示,很多是報紙過度報導,當初LINE Finance籌組網路銀行過程,必須要找到好的投資方,因此,當時詢問了中華電信,中華電信當時給的答案是,「他們希望自己做(純網銀)」,後來他與鄭優董事長結識,鄭優認為他提出的營運模式可行,因此等到他與LINE合約到期,他就轉到中華電信籌備的將來銀行服務。

事實上,台灣過去幾年的金融創新服務,劉奕成幾乎都躬逢其盛,「2010年修法的《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2014年的《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我很幸運參與了討論的過程。」

電子支付不及中國?劉奕成點破所謂的「市場飽和」

儘管一般普遍認為,台灣金融產業這幾年在電子支付等金融創新領域,發展已明顯落後中國大陸。對此,劉奕成認為,台灣金融業這幾年也推出了不少金融創新服務,「大家對科技創新金融創新,都想得太複雜了!」事實上,包括永豐銀行推出的「豐掌櫃」、中國信託推出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中信易付」,以及玉山銀行與淘寶合作的跨境金流服務,都是頗為成功的金融創新服務。

劉奕成表示,台灣金融業過去2、30年消金與財富管理的轉型成功,主要係肇因於企業金融業務利潤變薄,但企業如果在既有業務太成功,往往會自滿於目前現狀,間接導致日後轉型困難;相對之下,純網銀就沒有過去的包袱。

(延伸閱讀:名人真心話》年輕族群成觀察指標!劉奕成:網路應用服務文化都有 「逆傳導現象」

「大家都覺得台灣金融市場飽和,但台灣金融市場真的飽和了嗎?舉例來說,或許台灣傳統信用卡業務是飽和的,帶新型態信用卡服務並沒有飽和」,劉奕成以先前中國信託推出的「LINE Pay聯名卡」為例,當初設定聯名卡一個月的發卡量要達10萬張,才會損益兩平,當時配合LINE推出購物等服務,聯名卡推出後,前2個月每月發卡數突破10萬張,顯示只要抓住利基,金融創新永遠有它的市場。不過,這項創新模式接著要複製到「LINE Points聯名卡」,就比較辛苦。

信用卡
談及外界認為台灣金融市場飽和,將來銀行籌備處執行長劉奕成接受《風傳媒》專訪時表示,只要抓住利基,金融創新永遠有它的市場。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exels)

劉奕成表示,國外很多提供金融服務的,都是非銀行業者,以跨國匯兌為例,英國就有一家TransWire,很多金融服務,都是從未接觸過金融服務的「金融白子」丟出的想法,例如,荷蘭的ING集團,十多年前就推出了結合咖啡與金融服務的「ING Direct」,實體分行的左半邊是咖啡,右半邊是銀行,顧客喝咖啡順便辦銀行業務,不過這項服務在台灣行不通,因為台灣銀行行員,會主動倒免費的咖啡給顧客。

數位網銀仍得開實體帳戶?實體分行框架

劉奕成表示,儘管目前多數銀行,都已經成立「數位金融部門」,並且鼓勵用戶開設網路銀行帳戶,但是這些標榜數位的網銀服務,為了提供實體金融服務,還是要求客戶另外開設實體帳戶,並且給客戶一本存摺,多數人對於網銀的想像,還是停留在實體分行與存摺的想像,「但純網銀的出現,就像是手機蛻變到智慧手機一樣,對於沒有使用過傳統金融服務的網路世代,你必須要假設他們,完全沒有看過傳統手機。」

LINE電腦版其實有這些你沒注意到的隱藏版功能!(圖/LINE截圖)
將來銀行籌備處執行長劉奕成指出,儘管目前許多銀行都已成立「數位金融部門」,並鼓勵客戶開設網銀帳戶,但為了提供實體金融服務,還是要求客戶另外開設實體帳戶。(資料照,取自LINE)

也因此,儘管台灣金融界不少人擔心,「純網銀」這3隻鯰魚的存活空間,劉奕成還是抱持著樂觀的態度。

「過去,很多人以為中國在阿里巴巴Alipay、騰訊支付成功後,將不會再有成功的網路銀行服務,但後來的發展是,二家網路公司又各自申請了浙江網商銀行與前海微衆銀行,韓國的即時通軟體KaKao投資的KaKao Bank,目前也已獲利。」

難敵傳統銀行「信任」優勢 網銀得從「小眾」市場著手

面對傳統銀行的實體優勢,劉奕成不諱言,未來的金融創新服務,必須先從「小眾」市場耕耘起,「相較於傳統銀行,純網銀有自己競爭條件,我們成本比較輕,很多人在談移工、新住民匯款服務,現階段之所以有70萬人,沒有得到相對應金融服務,主要係移工只有假日才有空匯款,傳統銀行若要在假日提供匯款服務,成本並不划算。」

劉奕成表示,目前看起來是「小眾」的網路族群金融服務需求,未來很可能很重要,且有擴散效應的金融服務,網路族群消費行為的養成,需要較長的時間,包括匯款服務等等,等到未來將來銀行開幕後,一定會有大家都喜歡的東西。

然而,網路銀行因為缺乏實體通路「面對面」的接觸,對於強調「信任」累積的金融業來說,如何在密集的實體通路中殺出重圍,將是純網銀的重要考驗。

20190821-將來銀行籌備處執行長劉奕成專訪。(顏麟宇攝)
將來銀行籌備處執行長劉奕成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坦言,面對傳統銀行的優勢,未來的金融創新服務,必須先從「小眾」市場耕耘起。(顏麟宇攝)

劉奕成表示,傳統銀行在數位化過程,每一個事業單位基於本位主義考量,難免會彼此競爭,同一個客戶因此會分別接到不同部門的電話行銷,詢問客戶對信用貸款或美元定存是否有興趣,接到電話的客戶一定會一頭霧水,「這個人到底是有錢?還是沒錢(需要借錢)?」

劉奕成表示,將來銀行將會效法網購業者亞馬遜,一定會做好線上客服的排程服務,「在金融消費爭議方面,傳統銀行在KYC(認識你的客戶),因為有『人』的因素,因此難免會發生爭議,但純網銀因為不是『人』對『人』的銷售,未來只要做好電腦系統的安全性把關、雙重驗證,純網銀在KYC方面會比實體銀行做得更好。」

純網銀時代來臨,業者呼籲,應多加注意KYC。(圖/Unsplash)
針對純網銀KYC(認識你的客戶)恐引起的爭議,將來銀行籌備處執行長劉奕成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指出,只要將電腦系統的安全性把關、雙重驗證做好,純網銀的KYC會做得比傳統銀行好。(資料照,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上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