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及觀點:挽救縮水、僵化和消失中的美中臺三角

2019-08-26 06:20

? 人氣

首先,美中結構性矛盾隨華府對中發動「再平衡」、「印太戰略」、貿易戰、貨幣戰與北京用一帶一路的西向地緣戰略突圍而更加升高。目前川普除英、澳之外,與其他主要盟友關係都不盡理想,更減少北京讓步的可能。三角最大邊的美中一側不僅向衝突內縮,美國放棄戰略模糊與「接觸戰略」也使美中關係喪失彈性並逐漸僵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二、兩岸一側在「反服貿」摧毀了「九二共識」的調節作用之後,民共迄未獲致新的關係放鬆劑,於是各自採取單邊的軍事、外交、社會、經濟等先制措施。加上民進黨必須在政績不彰的情勢下靠撿槍助選,習近平當局也迫近「二十大」執政正當性驗收的政治節點,三角的兩岸一側也失去彈性,向衝突內縮。

20190701-香港主權移交中國22周年,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1日上午跨海連線香港民運青年、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表達對港人爭取自由民主的關心。反送中。(林瑋豐攝)
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跨海連線香港民運青年、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表達對港人爭取自由民主的關心。反送中。(林瑋豐攝)

第三、美臺一側原本有相當的調節空間,畢竟美國仍是國際體系霸主,能令兩岸雙方不要把三角壓縮過頭。但川普政府與亞歐不少盟友互信不足,刻正役使奉「親美」為助選神器的臺灣執政黨為印太與貿易戰的先鋒,並提供戰機與法案加以鼓舞。主要在野黨除了在軍購、聲援香港抗中等議題上喊「更親美」來響應,也實在沒牌可打。於是三角的美臺一側彈性降低,也向衝突內縮。

小三角危局並非無可挽救

美中臺三角和平空間內縮、戰略彈性僵化是否已經注定無法挽救?如果這個發展方向是奔車朽索的不歸路,這個小三角也將如同所有國際政治的三角關係,要退出歷史舞臺。歷史事件啟幕謝幕,本應泰然處之;寧鳴而死,有時只是螳臂擋車。但「變」也是歷史常態,更何況小三角還被大三角與每一角單元內部的變化所牽動。比如美國是否因選舉與經濟風險考量,極限施壓後又調整對中要價,中方有了下臺階,三角的美中一線可暫時朝和緩方向退卻。此時川普衝刺選情的目的已部分滿足,臺灣朝野又都「更親美」,美臺一側美國有可能不必繼續擊鼓喊衝。

此時剩下三角的兩岸一側,對峙也會自然緩和嗎?雙方社會失去互信,能改用仇恨為以後的緩和方案提供支撐嗎?如果答案為否,臺灣獨自衝到險峰上難以迴旋,又當如何?大國不仁,以小國為棋子;國際政治不是選舉,輸家四年還可後捲土重來。思來頗覺諷刺,「亡國感」真正的合理性在此(而不是「誰當選就賣台」的問題),而且我們理智不足、籌碼不夠,時間也不是太多。

*作者為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