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榮根觀點:台海風雲四百年,從十七世紀的一場貿易戰說起

2019-08-18 07:00

? 人氣

1949年6月前金門島上並無永久性防禦工事,國軍撤退到金門後,在軍情緊急又缺乏建材下,村莊內的民房門板、空屋、牛馬舍、草間,甚至寺廟、祠堂、墓碑都被拆除去構築掩體工事和碉堡。金門民眾自己家的房舍、家廟、墓碑被拆,還得被分派壯丁構築工事;激戰時則被分派搬彈藥、抬傷患;戰後屍橫遍野,金門民眾面對殘破的家園,還得協助清理戰場,處理殘缺不全的屍體。戰爭的殘酷和無情深深烙印在金門人的心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古寧頭大戰國軍以弱勝強,粉碎了解放軍立刻渡海奪取台灣的企圖。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後,美國為遏制蘇聯在遠東擴張的戰略需要,放棄曾一度執行的「棄蔣政策」,6月27日美國杜魯門總統下令第七艦隊協防台灣;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隊登陸朝鮮半島,10月19日中共解放軍越過鴨綠江「抗美援朝」,原先準備渡海攻台的部隊也調往朝鮮半島參戰,從此確立了中華民國以台澎金馬偏安至今的格局。

1954年93砲戰─韓戰結束後的第一次台海危機

1953年7月韓戰結束後,毛澤東擔心美、台已經簽訂,和即將簽訂的條約有可能把台灣海峽兩岸推向永久分裂的局面,決定用軍事行動向國際社會表達解放台灣的立場和決心。1954年9月3日,突然下令砲擊金門,雙方砲戰持續到9月22日,大小金門落彈約7萬餘枚,造成軍民重大傷亡,包含兩名美軍顧問團的成員。

這場砲戰反而加速了美國與台灣於1954年12月3日簽訂共同防禦條約,談判過程美方以仍有國軍駐守的大陸沿海諸外島防守困難,要求我方放棄,為老蔣總統所拒絕。最後老蔣總統以沒有美國同意,他不會執行反攻大陸的軍事行動做為讓步條件,條文則妥協為: 共同防禦的中華民國領土是指台灣與澎湖,也適用於經共同協議所決定之其他領土。

12月8日周恩來發表聲明,解放台灣是中國的主權和內政,絕不容許他國干涉,並發動解放軍於1955年1月18日攻佔大陳島的門戶一江山島,我方守軍519人陣亡,567人被俘,司令王生明引爆手榴彈殉國,老蔣總統遂決定放棄大陳島,由美國第七艦隊和國軍合力執行大陳島軍民的撤退行動。從1954年金門93砲戰到1955年1月大陳島撤退這段期間,後來被稱為第一次台海危機。

1958年823砲戰─第二次台海危機,中蘇美台四方博弈,福建沿海和金門、馬祖差點遭受核子浩劫。

1957年蘇聯赫魯雪夫為了解決自身的經濟問題,號召社會主義集團和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和平共處」,但為毛澤東所反對,毛澤東於是藉口美、英利用中東危機出兵黎巴嫩和約旦,必須在遠東開闢戰場以牽制美國,下令砲擊金門,直接打蔣,間接打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