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烽火背後的藝術品—空飄傳單

2016-08-25 05:50

? 人氣

823砲戰後至冷戰期間的空飄物資,由左至右分別為香菸、民生物品與安全證。(圖片來源:Psywar.com)
823砲戰後至冷戰期間的空飄物資,由左至右分別為香菸、民生物品與安全證。(圖片來源:Psywar.com

透過這些傳單史料,不免能從旁一窺大時代之下的輓歌。舉例而言,早在林毅夫(原名林正義)任金門馬山連連長,以籃球泳渡叛逃至廈門的十多年前,中國沿海地區便有無數的人「泅海」逃離紅色中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823砲戰後至冷戰期間的空飄傳單,陳展於金門獅山砲陣地。(圖片由作者提供)
823砲戰後至冷戰期間的空飄傳單,陳展於金門獅山砲陣地。(圖片由作者提供)

據記者錢伯蘭(John Chamberlain)在1966年10月5日紐約雪城的報導中,以「逃難者口中的混亂中國」(Escapees Say China Chaotic)為題,描述上圖林永安與林家東,聲稱為逃離文化大革命帶來的政治迫害與經濟危機,自福建沿海以內胎綑綁身體,手抱籃球泳渡至金門島的一段故事。除了兩位林姓「反共義士」,亦有化學家徐偉順(音譯)泳至葡屬廈門。原本在中蘇邊境滿州一帶集中營的徐,先是設法逃離集中營,搭火車至廣東後,總共嘗試了兩次才成功渡海。第一次他游了一半就被海巡給抓了回去。海巡奇蹟似地釋放他後,徐進行第二次的泳渡,過程中雖再次和海巡交會,與船隻僅咫尺之差,但並未受砲火攻擊,所幸能抵達澳門。

同一時期的空飄傳單,敘述以「籃球」渡海來台的反共義士,陳展於金門獅山砲陣地。(圖片由作者提供)
同一時期的空飄傳單,敘述以「籃球」渡海來台的反共義士,陳展於金門獅山砲陣地。(圖片由作者提供)

其實這段往事,你我可在金門的戰地博物館略窺一二,而2013年時便有文史工作者彙整相關資料辦展,讓民眾回憶起那段「撿傳單賺外快」的年代。這些因應戰爭而生的往事僅是鳳毛麟角,看似逸趣橫生的口號、標語與傳單背後,不免是苦樂參半,藏著盡是道不盡的故事與扼腕。

在1958年的砲戰後,再過了58年,筆者認為回過頭檢視這個歷史事實,讓人知曉戰爭的恐怖,以及其作為獨裁強權下政治籌碼,應是有所必要的。平陳時期無戰事,卻不能忘卻前人的犧牲與痛苦。

*作者為自由譯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