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就等2020?貿易戰談判停滯三個月,中美怎麼了?

2019-07-31 16:50

? 人氣

美國將華為放入限制購買美國零件和技術的名單。
美國將華為放入限制購買美國零件和技術的名單。

華為的「斷供」與恢復

中美貿易談判在五月停滯後僅僅幾天,美國政府在一日之內對中國通訊巨頭華為連出兩招——簽署禁止「外國敵對勢力」進入美國通訊系統的總統行政令,又將華為放入限制購買美國零件和技術的名單。多家跨國公司隨即宣佈減少與華為的合作,或暫停出售華為手機,以求符合美國政府要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於一家全球化時代的科技企業,不能採購美國的元器件,可能面臨滅頂之災。華為的前車之鑒是中興——在被列入「實體清單」後,這家巨頭一時間「主要經營活動無法進行」。

兩周後,中國也強硬回應稱,不能允許利用中國出口稀土製造的產品來遏制中國的發展。稀土金屬被廣泛運用於從智能手機、電動汽車、激光儀器、風力發電機,到軍用發動機和衛星等高科技行業,而中國是最主要的出產國。

然而華為「斷供」事件突然出現轉機——6月29日,大阪「習特會」後,川普召開記者會,稱他已允許美國公司向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繼續銷售產品。不過,美國官員強調,對華為出口禁令的放寬僅限於對國家安全不構成威脅的產品;行業觀察人士預期,這些寬免也只允許華為購買商品化程度最高的美國元器件。

經濟放緩

三個月的時間,中國和美國在大豆與稀土,華為「斷供」等問題上進行多輪交鋒,既可理解為在給對方施壓,也可被視作釋放善意。然而7月兩國分別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疲弱的數據則給兩國都帶來壓力。

中美上半年經濟數據都給兩國帶來壓力。
中美上半年經濟數據都給兩國帶來壓力。

中國公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數據,雖然仍然有6.2%,卻是近30年來的最低水平。隨後,美國商務部也公布了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為2.1%,相比第一季度的3.1%大幅下降。商務部稱,主要原因是關稅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對美國出口和自美國進口,分別下降8.1%和29.9%。不過,中國工商標凖銀行(ICBC Standard)首席中國經濟分析員嚴瑾向BBC表示,現在所看到的經濟增速,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中國此前幾年出台了宏觀調控政策,主動放緩經濟增長,而並非中美貿易戰所造成的。

政治壓力

在談判重啟前,川普對於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發表悲觀看法,稱北京方面可能不會在2020年11月美國大選前簽署協議,而是冀望一位較容易對付的民主黨候選人贏得選舉。

在三個月前,川普也曾發推特表示,「我認為中國覺得他們在最近的談判中被打得太慘,所以他們還不如等到2020年下次大選,看看自己是否運氣好,等到一個民主黨人獲勝,這樣就可以繼續每年坑美國5000億美元。」隨著美國大選臨近,中國議題再次被川普用作武器,但分析人士稱,貿易戰既可以成為川普贏得大選的決勝籌碼,也可能演化成他的弱點,關鍵取決於貿易協議達成的時機和力度。

中美貿易戰進程。
中美貿易戰進程。

三位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對路透社稱,上周一個美國企業高管代表團前往北京,向中國官員強調達成貿易協議的緊迫性。他們在會談時提醒中方官員,如果未來幾個月不能達成協議,中國的政治日程和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選舉將導致達成協議的難度極大。

「達成協議。這會成為一句口號,但過了12月31號,就無法再達成協議了,」一位美國高管對路透稱,指的是美國2020年選戰。其他人則認為時間表會更短。

不過,中國仍然要求關稅必須全部取消,而美國則認為維持關稅威脅是保證協議落實的籌碼。美方談判人員曾要求中國修改法律以確保美企的技術得到保護,但中國嚴詞拒絶了美方的這項要求。

對此,路透社分析,這些談判條款具有獨特之處:傳統貿易協議目的是降低簽署國之間的貿易壁壘,協議是基於雙方遵守協議條款的設想;而當前中美貿易談判的目的是迫使中國改變在知識產權、補貼等方面的行為,協議的邏輯不同以往,更類似於美國對外國實體實施的金融制裁——只有其他國家做出了美方想要的改變時,這種制裁才會解除。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BBC中文網》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