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利率反轉與貨幣戰─當央行向政府低頭投降時

2019-07-20 07:30

? 人氣

從升息政策改為「預防性降息」,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被認為屈服於川普的政治壓力下。(資料照片,AP)

從升息政策改為「預防性降息」,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被認為屈服於川普的政治壓力下。(資料照片,AP)

本周三聯準會(Fed)決策官員談話,被視為鞏固月底降息預期而讓美股再次大漲,這回與美國總統川普「纏鬥」相當時日的Fed,在外界看起來,終究是向政治低頭甚至投降了,而且可能同時啟動利率反轉與貨幣戰。而一個獨立性受質疑的央行,未必會有立即災難,但長期而言,卻是讓市場喪失信心並帶來其它風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川普是從上世紀至今,僅有一位三不五時就要對Fed批評、下指導棋、甚至痛罵、揚言要換掉Fed主席的美國總統。因為川普一直把股市漲跌當成自己最重要的政績,而Fed從2015年底開始就啟動9年多來首次的升息後,美國也進入升息週期。川普總視降息為新股市續漲的萬靈丹,在前任主席葉倫任期屆滿時,就換上自己提名的鮑威爾。原本以為自己提名的主席會「比較聽話」,但鮑威爾延續原先的升息路徑,引發川普的不滿。

7月初,川普再批聯準會,說Fed這群人如果知道怎麼做事,並調降利率,道瓊指數會比現在位置高上 5000-10000 點。他批評聯準會成為美國「最大的難題」。

鮑威爾日前在國會聽證會中承認美國經濟出現風險、並承諾會採「適當行動」支撐經濟後,外界認為這代表Fed將在本月底降息,這番表態較先前「不堅持升息」的態度更軟弱。本周三,地位最重要的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威廉斯表示,他認為當利率和通膨都處於較低水準時,決策者不能只準備不行動,坐等經濟問題爆發。這話被解釋為「目前進行預防性降息對經濟是正確的舉措」,2次談話之後都帶動美股上漲,市場認為本月底利率會議中通過降息已無疑慮。

如果月底降息成真,不論是「外界觀感」、或是實際情況,都是央行屈服在政治壓力下、專業向權力低頭的代表,因為,不論從實體經濟面、或是金融市場面看,都沒有降息的需要。

以實體經濟成長率來看,去年美國全年成長率2.9%,單季甚至4.2%的高峰,但這主要是拜全球經濟同步上揚與川普減稅效益挹注之賜,這種情況不會永遠持續。今年的成長率,雖然低於去年的高成長,但仍能維持2.1%左右的正常成長率。至於各界最重視的就業市場看,失業率已經降到被視為充份就業水準的3.6%、更是近五十年低點,新公布的6月就業增加人數亦比預期佳。金融市場方面,主要的幾個美股指數,都在歷史高點上。

坦白說,如此水準的經濟與金融市場,完全看不出降息的必要;看起來Fed決定要用「預防性降息」作為降息理由─即前瞻未來會出現衰退而先降息。但這個理由其實只是Fed向權力與政治投降的遮羞布罷了,一來經濟成長率較去年低,與經濟「要進入衰退」是兩碼事;二來,經濟與股市受影響的重要因素,其實是來自川普發動的貿易戰因素。

Fed被稱為「央行中的央行」,傳統上就有抗拒政治壓力、維持央行獨立性的傳統;上世紀傳奇的Fed主席馬丁(1951年-1970年間擔任主席,是任期最長的主席,先後與5名美國總統共事過)就碰到總統詹森強力要求其不得加息,甚至威脅要換主席、尋求總統將Fed成員撤職的合法權力,不過馬丁不理壓力如期升息,為此兩人「閉門大吵一架」。著名的葛林斯潘也曾不顧白宮壓力升息,後來輸掉連任選舉的布希為此怪罪升息導致其敗選。

鮑威爾為川普獻上央行獨立性作為升息貢品,短期不會有明顯的負面影響,但一個輕易受政治干擾、失去獨立性的央行,也會同時失去全球金融市場的信任,未來的風險更讓人擔心。

2008年的金融海嘯讓各大央行都把利息降到最低或甚至負利率,同時施行量化寬鬆(QE),到2015年底Fed啟動升息,才讓全球進入升息周期。但這次─不論是本月底、或是之後再降息,Fed等於就是把原本已走在升息路徑上的貨幣政策反轉為降息。

更嚴重的是:有意無意之間,美國可能啟動另一場「貨幣戰」。川普要弱勢美元、希望美元貶值以提高出口競爭力的企圖非常明確,降息其實是能對弱勢美元推一把,但此舉可能引發其它國家的競貶而引發貨幣戰。例如,正與美國打貿易戰的中國,當然不會允許人民幣對美元走強,但人民幣一旦再貶下去,又必然帶動亞洲其它貨幣一起貶值─類似情況不久前已「預演」過了,台灣可能要同時面對利率與匯率的2大壓力,央行該小心應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