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國民黨初選與庶民政治的陷阱

2019-07-05 06:10

? 人氣

高雄市長韓國瑜。(資料照,盧逸峰攝)

高雄市長韓國瑜。(資料照,盧逸峰攝)

憑著直白論述和一股誠摯熱情,韓國瑜不只重新定義政治,連接上與傳統藍綠精英政治漸行漸遠的社會基層,更ㄧ度重現當年蔣經國一襲簡樸夾克、奔走各地的親民風采。去年韓流襲捲各地,無論男女老少,皆捲入其中。今天呢?韓粉不再超越對立,反而逐漸淪為某種對立的代名詞。韓國瑜在積極塑造其「庶民總統」形象時,也無意間營造了類似階級鬥爭式的思維:韓國瑜式的庶民形成了一種與「政治權貴」壁壘分明的對立。郭台銘宣布角逐後更碰巧給予這種論述更多口實;國民黨的初選剎那間變成了賣菜郎與台灣首富之間的較量。相比之下,累積多年執政經驗的傳統政治人物顯得平淡無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儘管韓國瑜本意並非如此,但為什麼本來純樸的庶民政治赫然添了幾分階級鬥爭的色彩?因為庶民政治本身就是過去幾個世紀的封建、威權制度下孕育出的一種群眾式的政治鬥爭手段,它骨子裡非黑即白的二元世界觀只適用於一個嚴重分化和對立的社會結構,本來就不再適合台灣和其他現代國家。演變至今,現代庶民政治的精髓就是透過一個抽象的精英階層進而塑造出一個與前者對立的抽象共同體 ——也就是所謂的「庶民」意識。無論你是收入微薄的菜販,或是腰纏萬貫的餐廳老闆,只要你認定某些人高高在上、享福作樂,卻不懂你辛勞的日常生活,你就不自覺的把自己定位成了「庶民」。你以為韓國瑜的支持者都來自社會低層?當然不是!

庶民政治的「反精英」本質時常衍生出一種建立於「受害者心態」之上的認同感。含糊而無形的「權貴」襯托出了這種抽象卻讓大家感同深受的「苦」。無論你背景為何,這個難以言喻的苦,恰好構成了對「庶民」的身份認同,而庶民政治的共同語言,用白話來說就是:「他們不懂老百姓的苦。」

危險的是,庶民政治中的認同感往往過於強調「共苦」而疏忽了「同甘」。因此,韓國瑜支持者忽略了郭台銘也是窮人出生的事實,更忘記韓國瑜幾十年的政治生涯讓他不再只是販夫走卒。同樣是為了拚台灣未來經濟而奔走各地,為何韓國瑜更顯得「接地氣」?因為韓國瑜說的是庶民的語言,會強調「苦民所苦」——這就是所謂的「接地氣」。與其聽郭台銘用陌生的詞彙述說怎麼用高科技打造光明的未來,受庶民政治感召的人們更欣慰於知道韓國瑜是如此瞭解他們累積多年的苦衷,反而疏忽了誰有更好的脫離苦海之計,也忽略了所謂的「庶民」並不是全球經濟重整時唯一的受害者。庶民政治因而很容易的漠視那些「自我意識並非庶民」民眾的需求,並在面對一個整體性問題時只給了片面的答案。

20190704-國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郭台銘出席台成細胞治療中心遷址揭幕典禮。(吳俊廷攝)
國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鴻海前董事長郭台銘。(資料照,吳俊廷攝)

儘管韓國瑜從未鼓吹階級鬥爭,但他所用的語言和博取認同的方式卻難以迴避庶民政治中必然的階級鬥爭思維。連郭台銘也受這股風潮渲染,跟進強調自己的「庶民」身份。放眼歐美等發展成熟的國家,庶民政治卻已經成為了極左和極右勢力崛起的工具,其簡而易懂的訴求和充滿煽動性的口號更將一些顛覆性的人物推入政治主流:美國總統川普家喻戶曉的「讓美國再度偉大」,英國工黨領袖Jeremy Corbyn 的「為了多數,而非少數(For the many, not the few)」和在德國政壇逐漸壯大的另類選擇黨(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的標語「說真相的勇氣(Mut zur Wahrheit)」 都體現了庶民政治簡而有力、反精英的精神,但也讓激烈手段普及化,社會逐漸煙硝瀰漫,撻伐聲四起。為此,國民黨初選應極力避免訴諸庶民政治,因為它不只迫使人們採取一個已偏概全的手段將現今龐雜的問題簡化,它更會情緒化政治論述,引來真的階級鬥爭。任何一個負責任的領袖都不應該在現代社會助長這種價值觀。

*作者為旅歐學者,長期觀察國際政治。目前任職於荷蘭某智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