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藥物釣愚:《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選摘(3)

2016-07-26 05:40

? 人氣

本章講述的偉克適,就是一個經典範例。藥廠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取得許可證之後,還得靠醫師開立處方箋,但藥廠已知如何讓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及全美的醫師上鉤。法規無法斷絕這種釣愚事例,就像食品廠商在重重的法規限制之下,還是知道如何愚弄消費者,掩人耳目就是他們最拿手的本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到目前為止,有關藥品的討論,我們都把焦點放在藥效和藥物的安全性上,但大藥廠也知道如何取得最有利的價格。默克因為偉克適藥害事件面臨訴訟,不得不請律師救援,而大藥廠的律師除了出庭為當事人辯護之外,還會忙著往另一條路走,也就是美國國會。國會遊說的大金主之一就是藥廠,根據華盛頓智庫回應政治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的追蹤,美國醫藥/保健產業自1998年至2014年在遊說上的開支遠超過其他產業,而遊說花費排行第二的是保險業,但其遊說花費甚至不到前者的一半。儘管支出大,但藥廠進行遊說投資報酬率頗高。例如,2006年美國國會通過《聯邦醫療保險現代化法案》(Medicare Modernization Act),聯邦醫療保險新增門診處方藥品給付,這對各大藥廠可謂大利多,因為法案明訂政府不得代表被保險人向藥廠議價,以取得較低的藥價。

「指示藥」雖然不需要醫師處方,但依然需要透過藥師來輔導使用。(取自 彰化縣衛生局)
藥廠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取得許可證之後,還得靠醫師開立處方箋,但藥廠已知如何讓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及全美的醫師上鉤。(取自 彰化縣衛生局)

藥廠強大的遊說攻勢,不只有利於取得最有利的價格;大多數產業都擔心商品定價過高會把消費者嚇跑,藥廠則不然,不但訂立高價,而且老神在在。原因有二:選擇藥物的不是病人,而是醫師,而且他們也不是為處方箋買單的人。再者,如果病人有保險(如聯邦醫療保險),支付藥費的也不是病人。於是,藥廠吃了秤砣鐵了心,再高的價格都敢訂。這種情況就好像必須購買教科書的大學生,教科書是教授指定的,但付書錢的是學生或是他們的父母。隨便舉個例子來說,假如教授指定的教科書是葛雷葛利‧麥基(Gregory Mankiw)的最新版《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這本經典著作現在的定價是361.95美元,但如果你上亞馬遜網站購買,打折後只315.15美元,比較划算。

釣愚_立體書封。(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書封。(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本文選自《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作者艾克羅夫與席勒,分別為2001年與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兩人耗時5年挖掘出真實世界影響所有人甚巨的各行各業釣愚實例,提醒自由市場的所有人們小心別上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