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新聞記者的生與死

2019-06-19 07:00

? 人氣

「館長」陳之漢日前呼籲要發起「拒絕紅色媒體、守護台灣民主」遊行,立委黃國昌隨後響應,確定6月23日將於凱道進行遊行。(資料照,取自館長臉書)

「館長」陳之漢日前呼籲要發起「拒絕紅色媒體、守護台灣民主」遊行,立委黃國昌隨後響應,確定6月23日將於凱道進行遊行。(資料照,取自館長臉書)

六二三「反親共媒體」遊行,就要上場了。這個活動反的當然不是「媒體」;反的只「親共」。不過,「反共」和「親共」早就是臺灣人三餐必備的盤中菜了,如果活動反的只是親共,那就格調不高了。事實上,該反的應該是所有明顯具有政黨及個人色彩的大眾傳媒;所有「失格」的大眾傳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張季鸞先生:「不黨、不賣、不私、不盲」

甚麼是「失格」的大眾傳媒?張季鸞先生在將近百年之前,早已對大眾傳媒的本質明確揭櫫了。張先生可以說是華人之中大家公認真正的報人。他主持的《大公報》不但獲得了國、共兩黨的高度讚譽,還榮獲當時國際新聞界極富聲譽的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獎。1926年,張季鸞先生在《大公報》執筆撰寫《本社同人之旨趣》,提出著名的「四不方針」即「不黨、不賣、不私、不盲」。

「不黨」,指的「非中立之意,亦非敵視黨系之謂。今者土崩瓦解,國且不國,吾人安有中立袖手之餘地?而各黨系皆中國之人,吾人既不黨,故原則上等視各黨,純以公民之地位發表意見,此外無成見,無背景。凡其行為利於國者,吾人擁護之;其害國者,糾彈之。」所謂「不賣」,指的是「不受一切帶有政治性質之金錢補助,且不接收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資是也。是以吾人之言論,或不免圃於知識及感情,而斷不為金錢所左右。」所謂「不私」,指的是「本社同人,除願忠於報紙固有之職務外,並無私圖。易言之,對於報紙並無私用,願向全國開放,使為公眾喉舌。」所謂「不盲」,指的是「隨聲附和,是謂盲從;一知半解,是謂盲信;感情衝動,不事詳求,是謂盲動;評詆激烈,昧於事實,是謂盲爭。吾人誠不明,而不願自陷於盲。」

張季鸞。(取自維基百科)
張季鸞在《大公報》執筆撰寫《本社同人之旨趣》,提出著名的「四不方針」,即「不黨、不賣、不私、不盲」。(取自維基百科)

百家爭鳴,台灣新聞多自由啊?

簡言之,大眾傳媒必須是「永遠的反對黨」。如果我們用張季鸞先生的《大公報》「四不方針」來檢驗台灣的大眾傳媒,有哪一家不「失格」呢?哪一家不應該被在六二三遊行中被高舉批鬥呢?

有人說臺灣的新聞自由比美國的新聞自由程度不遑多讓。你看!報攤上每一種「顏色」的報紙都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台灣新聞多自由啊!你只要把每一家電視台的新聞節目都看了,比對一下就可以找到新聞真相了。如果這種百花齊放就稱為新聞平衡、新聞自由;那麼,我們可不可以拿美國媒體、臺灣報紙來平衡中國大陸的媒體呢?如此,在地球村裏不也都是百家齊放嗎?就一片新聞自由了嗎?

媒體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事實上,並不是媒體越多,新聞自由也就越多。時至今日,人類的傳播史已經天翻地覆的被改變了,大眾傳媒的影響力越來越小。「自媒體」(self-media或we media)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網路世界,不限年紀、不限種族,只要你有網路與裝置,你就能夠經營自己的個人意見小攤。從「旁觀者」轉變成為「當事人」,每個平民都可以擁有一份自己的網路報紙、網路廣播或網路電視。東風吹、戰鼓擂,這個世界誰怕誰?發起及參加六二三「反親共媒體」遊行的人,他們反的是共產黨,反的不是媒體,因為這世界的絕大多數的媒體已經不屬於財團,媒體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鄭春鴻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