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片愛國論》經濟學家吳敬璉籲別盲從 半導體產業:舉國之力都難達高效能目標

2019-06-16 09:00

? 人氣

華為,中美貿易戰,P30,華為研發的晶片。(美聯社)

華為,中美貿易戰,P30,華為研發的晶片。(美聯社)

美國的華為禁令再次點燃中國公眾在「晶片自主」問題上的爭論。經濟學家吳敬璉曾呼籲人們警惕盲目熱情,但被批評不理解華為「被卡住脖子」危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搜狐網6月12日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說,「吳敬璉擔心開放問題,那是他沒有看到華為的遭遇和被卡住的脖子」。文章說,中國「已經無路可退,要敢於爭奪人才」。

觸動「中國芯」敏感神經的,是吳敬璉2018年在清華大學針對中興問題的一次演講。吳敬璉當時說,「不惜一切代價發展晶片產業」是危險的。他說,應該冷靜、科學、客觀的觀察,提出確實有利於國家、有利於世界經濟發展的正確對應策略。

中國政治評論作家鄭慶軍6月11日發文說,在中美貿易戰強力對抗的大背景下再看吳敬璉的演講,他的這些話顯得「不合時宜」,「甚至有投降主義的意味」。

但半導體行業分析認為,以舉國之力推晶片技術很難取得高效率的的產業目標。

總部位於上海的諮詢公司「芯謀研究」 (Icwise)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對路透社表示:「與設備、材料或人才的限制相比,我認為中國更缺乏的是對該行業的瞭解。」他說,政府對這一行業的補貼將適得其反,因為太多資金充足的企業最終會追求同樣的人才。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科技政策專案主任詹姆斯·路易斯(James Lewis)在一份報告中說,研究和創新的跨國性使任何國家對技術領導的競爭變得更為複雜,但美國科技產業向全球開放的特點可能讓美國比以「舉國之力」搞產業的中國更有優勢。

他說,中國的技術部門存在漏洞,中央集權經濟效率較低,因為政府決策取代了市場的信號,貸款難度低讓效率低下的公司生存下來,從生產力更高的活動中消耗資源。中國在前幾輪的半導體投資後發現,一些省市資助的公司紛紛倒閉。

晶片產業包括晶圓生產、晶片設計、製造、半導體生產設備、封測等多個複雜的過程與環節。中國技術只有在封測等方面達到一定水準,但整體仍遠落後台灣、韓國和西方國家。

中國6月出版的一份半導體行業市場分析報告說,半導體設備製造業集中度較高,是一個典型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技術壁壘高,需要巨大的資金和人力。

設備供應方面,2018年,全球前十大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的市場份額合計為71.4%,前五大巨頭的市場份額合計為61.4%。前十名中,ASML來自荷蘭,其餘公司的總部設在美國和日本。

報告說,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僅為11.5%,中國製造的半導體設備約占全球市場的2%。2018年,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額達到616億美元,其中16.4%(101億美元)的銷售來自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是台灣和韓國之後的第三大市場。然而,中國製造的半導體設備與國外同行仍存在巨大的技術差距。品牌知名度較低的中國設備競爭力較低,市場佔有率較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