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派系對立、庫德族建國夢、IS勢力崛起三大問題 導致伊拉克無力擺脫戰爭命運

2016-07-06 21:09

? 人氣

海珊政權垮台至今,伊拉克人民仍等不到和平。(美聯社)

海珊政權垮台至今,伊拉克人民仍等不到和平。(美聯社)

2003年3月,以美國及英國為首的多國聯軍,正式對伊拉克開戰,隨著海珊政權的瓦解,新的伊拉克文人政府在美國扶持下成立,並在2006年宣誓就職,當時的總理馬利基(Nouri al-Maliki)誓言重建和平與穩定,但什葉及遜尼兩派的對立衝突、庫德族獨立建國問題,以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恐怖威脅,使得伊拉克至今仍處於動亂之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分權流於形式 國家難恢復平靜

依據伊拉克新憲法,國家由什葉派、遜尼派及庫德族三大群體組成,三者分別位居總理、國會議長和總統三大要職,展現權力均分的樣貌,但伊拉克採取內閣制,庫德族擔任的總統為虛位元首,實權掌握在總理手中,加上什葉派與遜尼派長期對立,導致伊拉克新政府的族群分權流於形式,甚至讓政府無法順利運作,局勢也難以恢復平靜。

什葉派掌權 宗教對立仍無解

在海珊掌權時期,遜尼派主導一切,導致宗教派系對立更深,而在海珊垮台後,什葉派成為新政府的主要勢力,但馬利基領導的什葉派政府無力重建伊拉克,民眾積怨已深,加上打壓遜尼派,限縮庫德族權利,讓屬於遜尼派的IS開始醞釀,之後逐步擴張,占領伊拉克大片領土,使得伊拉克陷入新一場戰亂。

什葉派的伊拉克前總理馬利基上任後,打壓遜尼派,使得宗教派系加劇。(取自維基百科)
什葉派的伊拉克前總理馬利基上任後,打壓遜尼派,使得宗教派系衝突加劇。(取自維基百科)

庫德族建國夢 與新政府不對盤

庫德族也是伊拉克局勢不穩的因素之一,庫德族人口占伊拉克總人口15%,主要集中在伊拉克北部地區,宗教信仰屬於遜尼派,積極爭取獨立建國,換來的卻是血腥屠殺,而在1991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中,聯合國決議劃設禁航區,讓庫德族有了自治的條件與機會,隨著海珊政權瓦解,庫德族的自治權利得到保障,但因宗教派系不同,加上歷史問題,庫德族與新政府仍難以磨合。

庫德族一直想要獨立建國,加上屬於遜尼派,因此與什葉派新政府難磨合。(美聯社)
庫德族一直想要獨立建國,加上屬於遜尼派,因此與什葉派新政府難磨合。(美聯社)

伊戰最大遺毒 IS崛起成全球威脅

伊拉克至今動盪不安,IS的崛起可說是主因之一。根據報導指出,海珊在2000年被關押在美軍管理的布卡監獄,而IS領導人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曾在2004年入獄,因此兩人有了接觸機會,開始醞釀反撲。巴格達迪出獄後加入IS,在他的領導下,IS急速擴張,並在2014年宣布「建國」,不僅對伊拉克內部帶來嚴重影響,也在全球造成威脅。

伊斯蘭國首領巴格達迪(美聯社)
伊斯蘭國首領巴格達迪曾在獄中與伊拉克前總統海珊接觸。(美聯社)

新總理上任 力求改革和解

由於馬利基政權無力對抗IS,與庫德族關係不睦,馬利基幾乎成了各黨派的公敵,加上美國等西方大國不力挺,在經過一番掙扎後,終於在2014年決定下台,由同屬什葉派的阿巴迪(Haider al-Abadi)繼任總理,並且獲得美國大力支持,而他風格與馬利基完全不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改變,就是與庫德族達成分享石油利益的協議,緩和庫德族分裂出走的緊張情勢。

伊拉克新任總理阿巴迪試圖改革,去年8月開始推動一系列的肅貪、整頓改革方案。(美聯社)
伊拉克新任總理阿巴迪試圖改革,就任後開始推動一系列的肅貪、整頓改革方案。(美聯社)

拉攏遜尼派部落 共同迎戰IS

另據《紐約時報》報導,阿巴迪上任面臨的棘手難題,就是遜尼派國會議員阿瓦尼(Ahmed al-Alwani)被控犯下謀殺罪,並被判處死刑,這起判決引發阿瓦尼所屬的部落不滿,揚言不再支持政府對抗IS,不過阿巴迪立刻召集遜尼派官員商討此事,並保證不會對阿瓦尼執行死刑,成功安撫阿瓦尼所屬部落的情緒,也顯示阿巴迪積極化解教派衝突,拉攏遜尼派部落打擊IS。

內部政爭 伊拉克難現和平曙光

阿巴迪有心整頓馬利基遺留的殘局,但改革成功與否有兩大關鍵,其中美國繼續給予有力支持最為重要,但美國將舉行總統大選,新任總統對伊政策是否改變,牽動著伊拉克的未來發展。

另外,阿巴迪拔除馬利基的腐敗人馬,樹立不少政敵,加上在阿瓦尼案件上,阿巴迪的決定也惹怒什葉派激進人士,而且伊拉克軍隊的首要目標為打擊IS,無暇遏止什葉派攻擊遜尼派部落,使得阿巴迪推動的改革和解遇到重重阻力,更凸顯伊拉克遲遲等不到和平的到來,內部鬥爭似乎才是癥結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