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中華民國海軍真的有派人參加諾曼第登陸戰

2019-06-16 07:10

? 人氣

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在英國受訓合影。(資料來自網路)

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在英國受訓合影。(資料來自網路)

【根據最新美國解密的文件,經過有良心的歷史學家的發掘,發掘出不為世人所知的過去,蔣公在二戰期間,不但把目光放在了中國戰場,更放在了歐洲戰場,而這些史實卻被中共的教科書埋沒在了歷史中很長一段時間裡,國軍一直被認為是無能的代名詞……在1944年的諾曼第戰場上,一支國軍部隊用鮮血告訴了世界,什麼是國軍的血性。二戰之後成立的聯合國當中,中國取得了至關重要的五常席位(即聯合國中的五個固定常任理事國),從而獲得了國際事務的發言權。世人都以為這個席位只不過是羅斯福等巨頭們的施捨,殊不知,它卻是由幾萬國軍戰士的鮮血換來的,在美國最近解密的二戰檔案中,這段歷史真相才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以上不是真實的歷史,只是流傳於網路的一篇「釣魚文」,就是俗稱的「網路謠言」】

抗戰期間唯一一次的大型海軍戰役「江陰保衛戰」在1937年12月3日因江陰砲台失守而正式結束,整個戰役歷時105天。「江陰保衛戰」打完之後,我國海軍主力戰艦全毀,損失艦艇總數達當時海軍的85%。抗戰前全國海軍總數為121艘艦艇,除自沉25艘老舊艦艇外,被日軍擊沉高達88艘,到1939年1月時,海軍只剩下小型艦艇15艘。由於數量與噸位均不足,因此只能在內江河川一帶活動,此時,國民政府也已無力建造新艦,海軍官兵死傷慘重更不在話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隨著時間不斷的過去,日軍的敗象已露,國府為因應戰後一系列的海軍重建問題,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中正在1942年3月15日頒佈手令:「凡由國內外海軍學校畢業之海軍軍官,其現年在40歲以下者,應設法統計,與英、美交涉派往英、美各國海軍艦隊上服務參戰」,另外他在命令中也特別指示「此次派遣人員應特別注意於潛水艇方面工作」。只是由陳紹寬主政的海軍總司令部,並不願意將其所屬海軍軍官,交由軍委會選派出國,但他也不願意將此一出國進修的機會給其他非閩系(如青島、黃埔、電雷)的海軍軍官分享,同時他也擔心──因為出國受訓的關係,讓部分原本在前線負責操作水雷阻敵工作的海軍軍官,會被訓練不足的陸戰隊所取代。雖然海軍總部意見很多,但軍委會仍照原定計劃在同年的7月2日頒佈《赴英美參戰見習暨造船辦法》,說明派遣軍官出國的目的在於「使海軍青年軍官參加同盟國海軍作戰與受潛艇訓練暨造船等工作,特考選海軍青年軍官派遣赴英美艦隊及船廠服務與見習,以增進其學歷,而備為我國將來海軍整建之基礎。」

面對海軍總部的技術性杯葛,軍委會想方設法的排除萬難會同了許多單位聯合組建了「選拔海軍軍官赴英美參戰與見習暨造船考選委員會(考選委員會)」,負責考選赴英美兩國海軍學習航海與造艦的學員。為此考選委員會特別聘請了國內各海校的資深教官及國立交通大學商船學校的教授來負責命題、批卷及監考等作業。總計從1942年的赴英美實習參戰與學習造艦,到1944年的赴英美受訓接艦參戰,中華民國政府先後向英美兩國選派了2000多名海軍官兵。

20190610-海軍官兵參與諾曼地登陸戰回國後接受國府勳獎公文。(資料來自:李崇威)
海軍官兵參與諾曼第登陸戰回國後接受國府勳獎公文。(資料來自:李崇威)

比較特殊的是在1943年6月,有25位被選送去英國學習的海軍軍官,其中除了晏海波等4人被分配到僕茨茅斯輪機學校學習輪機專業外,另外21人則是轉到位於倫敦郊外的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Greenwich Royal Naval College)先接受兩個月短期的──航海、船藝、操艇等基礎課程,同時加強英語會話訓練,結訓後再轉到位於英格蘭東南部肯特郡查塔姆造船廠(Chatham)旁的海軍基地,接受兩個月的槍砲電化教學(看訓練影片),藉此盡快讓學員們熟悉英國軍艦上所有的武器操作。整個查塔姆造船廠占地廣達400英畝(1.6平方公里),歷史可以追朔到400多年之前的風帆時代。1984年關閉後,船廠被分成三個部分。最東邊的盆地被移交給梅德韋港(Medway Ports),現在是一個商業港口。另一個區段被改造為住商與休閒混合區。剩下的80英畝,主要改建為海事博物館──Chatham Historic Dockyard,是英國非常有名的一個旅遊景點。在查塔姆海軍基地完成訓練後,英國皇家海軍會根據與中國政府的約定以及戰時需要,將這21名接受航海訓練的中國海軍軍官分派至現役的各型軍艦上實習。這個實習課程相當於英國海軍初級海軍學校畢業生的艦上實習訓練,重點在於驗證課堂知識及實務經驗的累積。

20190610-海軍官校第十任校長:白樹棉將軍。任期:民國61年6月1日至64年10月1日。(圖片取自海軍官校網站)
海軍官校第十任校長:白樹棉將軍。任期:民國61年6月1日至64年10月1日。(圖片取自海軍官校網站)
20190610-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擔任中華民國政府末代駐英大使的鄭天錫(1884~1970)接見赴英國留學並準備接艦的中華民國海軍軍官。(作者提供)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擔任中華民國政府末代駐英大使的鄭天錫(1884~1970)接見赴英國留學並準備接艦的中華民國海軍軍官。(作者提供)

當時英國總共擁有7所海軍院校,其中創設於1729年3月,位於英格蘭西南部達特茅斯的布列塔尼皇家海學院是唯一培養初級海軍軍官的院校,其地位與目前我國設於左營海軍官校相仿,其餘6所均為專業學校(兵科學校)。比較特別的是,早期英國的初級海軍學院都設在船艦上,校名也隨校址的搬遷而不斷變更,直到1905年才正式遷到陸地上。

中華民國海軍軍官隨英國艦隊參與諾曼第登陸戰

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陸戰」終於正式開打,在英國海軍參加實習作戰的21名中國軍官都全程參加了實際的作戰任務。「諾曼第登陸戰」結束後,這21名軍官又回到英國繼續接受魚雷、防潛、電訊、航務和航空飛行等不同專業科目的訓練。之後仍按原計畫分發至英國軍艦上實習,直到1946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將近半年,才轉到香港返回海軍總部報到,之後成為中國新建海軍的種子。總計這25名中國海軍軍官中在臺灣較為人知的有:曾任--海軍第九任總司令、副参謀總長鄒堅上將(1921~2004)、海軍官校第十任校長白樹綿中將、國防部常務次長總統府國策顧問的葛敦華將軍(1921~2010)、海軍參謀長、總統府戰略顧問的牟秉釗中將(1916~1995)、中船公司總經理晏海波中將(原馬尾海校輪機科第四期,被退學後進入電雷學校第三期/民國23年班就讀)等。而下場最悲慘的是曾為中共地下黨的張家瑾(1916~1966,畢業於青島海校),因其妻子為英國人之緣故,因此在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被誣指為「英國間諜」而遭無情的批鬥,最後自殺身亡。除了上述6人外,其他19人分別是黃廷鑫、盧東閣、王顯瓊、郭成森、姜瑜、熊德樹、聶齊桐、吳桂文、謝立和、楚虞璋、汪齊、王安人、周宏烈、吳家訓、錢詩麒、吳貴榮、吳方瑞、林炳堯,另加上領隊周憲章上校。比較特殊的是,畢業於黃埔海校第十八期(屆)的林炳堯,戰後曾先後歷任重慶號軍艦中校──協長、副長(副艦長),在重慶號叛變前兩個月調任海軍總司令部服務,國共內戰後去職先轉往香港,之後再轉赴巴西定居。

20190610-在英國航母上參加艦載機飛行員訓練的──楚虞璋(左)和謝立和(右)。(作者提供)
在英國航母上參加艦載機飛行員訓練的──楚虞璋(左)和謝立和(右)。(作者提供)
20190610-林炳堯,其過世後留有一本日記,內詳細記載他在英國受訓服務期間參加「諾曼第登陸戰」之詳細資料。(資料來自網路)
林炳堯,其過世後留有一本日記,內詳細記載他在英國受訓服務期間參加「諾曼第登陸戰」之詳細資料。(資料來自網路)

參見──

(Ⅰ)金智:《青天白日旗下民國海軍的波濤起伏(1912~1945)》(獨立作家)。

(Ⅱ)黃山松:《黃廷鑫口述記錄──一個經歷諾曼第戰役中國老兵的海軍生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Ⅲ)張力:《1940年代英美海軍援華之再探》、《中國海軍的整合與外援》、《以敵為師》、《海軍艦隊發展史》、《航向中央──閩系海軍的發展與蛻變》、《從「四海」到「一家」》、《陳紹寬與民國海軍》、《廟街事件中的中日交涉》、《各自表述的國共臺海戰史海戰篇》、《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留英海軍員生》。

(Ⅳ)杜東冬、楚水昂:《世界頂級軍校》(陝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