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試圖擺脫美國控制 「安倍主義」下的日本自衛隊轉型

2019-06-09 06:30

? 人氣

2018年,最新防衛大綱開頭改成:「自主保衛和平與安全,是日本作為獨立國家的基本責任。」可看出「安倍主義」的極致展現。「安倍主義」將「美日安保」、「美日同盟」的重要性往後挪。昔日,攸關日本國脈、安全生計的「美日安保同盟」,已不再是日本自衛隊最重要的戰略指導原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川普迫「安倍主義」再調整

而在「美日同盟」之上的重要戰略指導原則,還包括要自衛隊「正視安全環境嚴峻與不確定性」。美國在川普(Donald Trump)時代來臨之後,因為川普執政隨意、喜怒無常的國際賽局棋手性格,日美關係已不再像以往具備官僚性穩定,故所謂「安全環境的不確定性」指的是美國。日本的這個憂慮,在歐洲北約盟國中也普遍存在,如德國在華為風暴中,不斷發出與美國不同的看法。以及法、德擬合力開發下一代主要武力(戰機、坦克),不再買單美國武器。

相反的,「嚴峻性」則指的是中國大陸。此因中國大陸國力急速上升,在爭議海域和近接島嶼周邊,都和日本有利益衝突,潛藏危機,甚至台灣海峽都很容易牽連到日本。自衛隊除了必須理解、準備應付這些危機外,還須有靈活的戰略,來處理此「嚴峻性」安全問題。

所以,從2015年開始,安倍主義從傳統的「自由與繁榮之弧」圍堵戰略中掙脫,轉變成為「因為美國金融危機與中國大陸崛起的因素,引發日本的戰略憂慮」。在這個變化下,防衛大綱中規定,日本必須在同盟國中,擴大日本的「作用、使命與能力」的範圍。也就是說,日本必須獨自承擔更大責任,也必須更加獨立判斷戰略態勢。「中美國力相對消長下,必須逐漸為強化國家安全,付出必要的代價,例如基礎和必要防衛力,且必須要加快美日同盟的轉型與擴散,作為主要的避險戰略。」日本不再堅持唯一的「圍堵」戰略,反而要強化「美日同盟的轉型」,靈活其「避險」戰略。

美國總統川普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美聯社)
在「美日同盟」之上的重要戰略指導原則,還包括要自衛隊「正視安全環境嚴峻與不確定性」。(資料照,美聯社)

2018年的防衛大綱,歸納出七大威脅作為結論。最重要的威脅,也就是「安倍主義」修正的重心,即「國際權力平衡急速改變的嚴峻與不確定性」。總體而論,安倍主義從安倍首任起的一連串改變,不僅轉換了日本自衛隊角色,從「唯美是從」的「美軍附庸部隊」,轉型為一支獨立的國家軍隊。而安倍晉三寄望在2019年底的日本地方大選之際,同時通過修憲公投,而後在2020年東京奧運前完成修憲工程,其歷史定位完成後,讓自衛隊因修憲而成為一支名副其實的「日本國軍」。

從日本現今的國家戰略從「圍堵」改為「避險」、慢慢脫離「唯美是從」主義的陰影,走出自己獨立的外交與防衛戰略。台灣應從其中獲得啟示。當川普政府提出「印太戰略」後,台灣是全球「最積極」彰顯自己是「印太戰略中心主角」的小小一隅,並自認為是「民主燈塔」,能夠「照亮印太地區」。而最初提出「圍堵」戰略的日本政府,則早就拋棄了過時的理論,並根據國際現勢、區域的不穩定性以及美國的不可信任性,轉向「避險」戰略。「避險」之意就是「不任意樹敵」,能夠「避開風險」就不要放棄任何機會,能談就談、能讓則讓,務求雙方圓滿和平。這也是「令和」年代、所謂「和平」的新意,就是「避開危險」。

和日本的「避險」策略相比,台灣近年卻走上了一條片面仰賴美國、充滿風險的道路。因為複雜的歷史和現實地緣原因,台灣要和美國搞好關係,並沒有錯,但在和美國搞好關係的同時,卻可能和實力快速崛起的中國大陸陷入敵對僵局,這就和台灣所需要的「避險」精神背道而馳,必然會面臨來自大陸的巨大壓力。對日本來說,在安倍政府的「避險」指針下,為了不惹惱中國大陸,對台灣也很難提供實質幫助。蔡政府想方設法要和日本官方進行「安保對話」,得到冷淡回應,其理可證,因為一個「親美抗中」台灣,和採取「避險」戰略的日本,有著戰略方向上的差異。

和日本相比,台灣無論在軍事、經濟、科技,還是安全力量的各個維度,都要低了不止一個量級。此外,中日間除了釣魚台爭議,並沒有其他主權爭端。雖然如此,面對中國崛起和川普的高度不確定性,安倍政府還是修正了歐巴馬時代追隨美國的策略,開始在中美之間採取未雨綢繆的「避險」措施,修改了防衛大綱。而實力遠遜於日本、又一直和大陸存在交叉性主權訴求的台灣來說,除了和美國保持友好關係,該怎麼做,難道不該有所反思?

多維觀點042期。(多維觀點提供)
多維觀點043期。(多維觀點提供)

*本文原刊《多維TW》月刊043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