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0年》「銘記六四,總會改變人心」從天安門事件,看香港與台灣的民主陰霾與追求

2019-05-30 19:30

? 人氣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社會民主黨召集人范雲是當年「野百合學運」的總指揮。她接受BBC中文採訪時說,當年國民黨政府批評共產黨鎮壓學生,給予了學生運動的正當性,限制了國民黨政府,不能鎮壓學生。結果學生與李登輝談判後得到積極回應,學生決定退場,這次的成功事例為台灣日後的民主化進程奠下重要的基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96年,台灣舉行首次大選,之後實現政黨輪替,儘管台灣持續受到中國崛起後的打壓和影響,但民主已成為台灣人心中理所當然的制度,在中國大陸延續其專制的情況下,不容易得到對岸的民心,兩岸關係愈走愈遠。

2014年3月,台灣發生佔領立法院的「太陽花學運」,學生反對中國與台灣的服貿協議,被視為兩岸關係的一次考驗。雖然這場運動帶有強烈的反中情緒,但林飛帆、陳為廷等學運領袖,卻有參加「六四」相關紀念活動,一度引起媒體關注。

事實上,一般台灣民眾並沒有很熱衷地悼念「六四」,但「六四」依然是提醒台灣民主有多重要的歷史事件,正如「六四」後被中國政府通緝的王超華稱,「太陽花學運」領袖紀念「六四」,反映兩者之間有精神傳承,也是對民主、普世價值的訴求。

台灣以前發生當權者鎮壓異見人士的事件,也要花幾十年才慢慢走向民主和「轉型正義」,也許中國走向民主、「平反六四」也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

1990年3月18日,台灣學生參與野百合學運。(Bubbha@Wikipedia/CC BY-SA 3.0)
1990年3月18日,台灣學生參與野百合學運。(Bubbha@Wikipedia/CC BY-SA 3.0)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