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潛艦國造,行不通的方法與不切實際的理由

2016-06-21 06:20

? 人氣

20160527-台船再次展示將試造的兩段潛艦船身。(朱明攝)

20160527-台船再次展示將試造的兩段潛艦船身。(朱明攝)

經過多年的沉寂,國防部在2014年重新啟動潛艦國造計劃。該計劃成為極少見的受到國,民,兩黨共同支持的議案。令人覺得奇怪的是,馬政府就任以來一向只略高於GDP 2%的國防支出,很難讓人相信他們對台灣的國防有多重視,為什麼國民黨會積極支持潛艦國造這樣大預算的案子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關心這議題的人會想知道的,主要應該是兩個大問題。為什麼應該做?這樣會成功嗎?讓我們先來討論第二個問題。

我個人相信,台灣應該有能力造出可以在水下航行的艦艇,問題只在於它的性能是否足以應付它將面臨的挑戰。潛艦的性能有點複雜,我們就光從它最關鍵的靜音程度來討論吧,因為潛艦在戰場的存活全靠它不被偵測到,而水下偵測主要是靠聲音。潛艦本身發出聲音的來源,包括艦上的機械振動,水流經過艦身的擾動,螺旋槳,等。此外,艦身會反彈多少敵人發出的聲納音波也很重要。所以該問的是,台灣的潛艦國造能造出多安靜的潛艦呢?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所以就先談別人的經驗。

首先,澳洲從1978年開始研議Collins級的造艦計劃,1983年開始招標。後來由瑞典的Kockums公司得標提供設計等協助,1985年兩國合組澳洲潛艦公司(ASC)在澳洲建造。從1990年動工到2003年間共造了6艘,首艦於1996年成軍。該型艦一開始問題叢生,其中之一是發覺水流擾動躁音過大,所幸後來經局部修改,包括在船首附近加裝整形外殼,該問題才解決。其他像是作戰控制整個從新換裝美國系統,等等,不但增加費用,還嚴重延緩,減少了他們能服役的時間。雖然最後該艦性能評價不錯,妥善率並不高。瑞典Kockums是全世界第一個研發出實用潛艦水下絕氣推進系統air-independent propulsion (AIP) 的,歷史悠久,結果還是出了許多差錯。如今澳洲籌建下一代潛艦,Kockums早早就出局,培育了三十年的本土潛艦工業,終究整個鉅額訂單交給法國的DCNS,顯然他們對於國造的信心還是不高。

中共的潛艦國造頗有歷史,早從1960年代就按照蘇聯授權的設計造了近百艘像是Romeo級之類的柴油動力潛艇,接著也自行設計建造了漢級,夏級等核子動力潛艦,1994年下水的宋級是他們真正自行設計的第一艘柴油動力潛艦,結果馬上發現許多問題,這一修就修到1999年,近乎是重建。這些潛艦的靜音性能都不高,所以他們一咬牙,從俄羅斯前後買了十二艘Kilo級潛艦,其中後十艘是改良的Kilo 636。這筆生意終於讓他們獲得俄羅斯的潛艦技術轉移,並用這技術開發出元級潛艦。根據美國海軍情報局的公開報告,元級的靜音程度果然比宋級進步許多,可是,比起Kilo 636還是差了一節,所以雖然中共建造潛艦已經超過五十年了,靜音技術看來還是很挑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