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欄:郭台銘是呂不韋?是就好了!

2019-05-22 06:50

? 人氣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中)從政,他會是現代呂不韋嗎?(郭台銘臉書)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中)從政,他會是現代呂不韋嗎?(郭台銘臉書)

有讀者到我臉書粉絲頁流言,說郭台銘是商人從政,中華民國總統對他而言是「奇貨可居」,當然這是拿呂不韋來做比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歷來對呂不韋的評價多半不高,主要都是受到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列傳》的影響:列傳的重點在呂不韋投資子楚(後來成為秦莊襄王,死後傳位給秦始皇)成功,並且幾乎「明示」秦始皇是呂不韋的種,而呂不韋後來幫太后(秦始皇的生母)找到一個男寵嫪毐,穢亂宮廷,最後嫪毐和呂不韋都被秦始皇殺了。更因為後世重儒輕商成為社會主流,呂不韋的歷史形象因此不佳。

然而,我們讀史不能只是「直的看」,也就是跟著撰史者的思維,全盤接受他的價值觀;而要「橫著看」,也就是對照同一本史書的其他紀、傳,經常就會看到被撰史者「藏」起來的史實。

且先看〈呂不韋列傳〉:子楚因為呂不韋的幫助,回國成為太子,又成為秦莊襄王。莊襄王回報,用他當丞相,封為文信侯,享用二十萬戶食邑——這是呂不韋的投資報酬。但是,呂不韋其實不只做一個超級投資商人而已,莊襄王即位三年就「薨」了,兒子嬴政即位(秦王政,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年幼,政事委諸大臣,而大臣的頭頭就是呂不韋,秦始皇尊他為相國,號稱「仲父」。也就是說,當時天下諸侯秦國最強大,而秦國大政掌握在呂不韋手上,呂不韋成為當時「天下最有權力的人」。

呂不韋當相國,可不是一心只圖自己的私利,他跟孟嘗君、平原君等別苗頭,招賓客達到三千人,還將這些賓客的見聞集結成為《呂氏春秋》,懸賞「能增加或刪減一個字,賞千金」——且不說《呂氏春秋》是否文字精鍊到完全無法更動,呂不韋至少做了一件事情:聚集人才,而且是見聞廣博的賓客,不是來吃白食的食客。

呂不韋是古代商人從政的典範。(圖/取自微博)
呂不韋是古代商人從政的典範。(圖/皓鑭傳劇照)

三千賓客中,有一個12歲的男孩,名叫甘羅,甘羅的祖父甘茂當過秦國丞相。《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記載了甘茂的這個孫子的事蹟:

秦國跟燕國談妥合作,燕王把太子丹送到秦國當人質,秦國派張唐到燕國擔任宰相,兩國一同出兵攻打趙國,瓜分趙國北部的河間地區版圖。張唐不敢去,對呂不韋說:「我曾經帶兵攻打趙國,趙國因此懸賞『誰能抓到張唐,賞百里之地』。如今派我去燕國,一定會經過趙國,我還是不去為妙。」呂不韋為此不快,可是張唐是秦昭王(秦始皇祖父)時代的元老,呂不韋也不能對他怎樣。甘羅對呂不韋說:「請讓我去試試看。」

重點來了,呂不韋居然同意這個12歲的黃口小兒去說服元老。甘羅跟張唐一番對話之後,張唐同意出使燕國。張唐出發後,甘羅又向呂不韋要了五乘馬車,以秦王使節身份出使趙國,說服趙襄王跟秦國合作,於是形勢大逆轉——秦國遣回燕太子丹,召回張唐,趙國攻打燕國,得到30城,分給秦國16城,而甘羅因此拜相。

說「郭台銘如果是呂不韋就好了」,至少有三點:

其一、郭台銘如果能跟呂不韋一樣,聚集可用的人才為國家所用,那就好了;

其二、郭台銘如果能跟呂不韋一樣,慧眼識英雄,讓有天分的年輕人出頭,那就好了;

其三、前述故事最後,秦國不費一兵一卒,得到趙國出兵打來的一半戰果。但台灣不是秦國,也不是趙國,如果郭台銘當總統,能讓台灣不成為「燕國」,那就太好了。

(註:前述故事中,弱小的燕國想要依靠遠處的強國秦國,「夾擊」強鄰趙國,結果被秦國出賣,喪失了大片國土)

*作者為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