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來了,它會超越人類嗎?:《未來產業》選摘 (2)

2016-06-18 05:50

? 人氣

工業機器人在進行焊接作業(新華社)

工業機器人在進行焊接作業(新華社)

更像人的機器人

受自動化衝擊和遭機器人取代的首批勞動力,多半從事危 險性高、骯髒、枯燥、缺乏人際互動的工作,但如今機器人逐漸蠶食需要人際技巧的服務業工作。在上一波全球化浪潮中, 大部分的服務業工作都倖免於難,不至於流失,如今卻岌岌可 危。因為近年來不但機器人技術出現突破,資訊管理、電腦運 算和高端工程技術也不斷進步,加速了機器人的發展。在過 去,需要具備情境察覺、空間推理、靈巧敏捷、脈絡化理解, 以及人為判斷能力的工作一向是人類的專利,如今也被機器人敲開大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石黑浩與外表跟自己酷似的機器人「Geminoid HI」。
石黑浩與外表跟自己酷似的機器人「Geminoid HI」。

這一切要拜兩項重要發展之賜:人類模擬信仰空間(belief space)的能力大有長進,以及機器人開始連上雲端。 信仰空間是一種數學架構,讓我們能透過統計方式模擬特定環境,並推估出概率性的結果。基本上,也就是運用演算法來解讀新環境或雜亂脈絡 。機器人懂得模擬信仰空間之後,情境 察覺能力也隨之大增,因此得以突破難關,做到以往力有未逮之事,例如抓取物體。不久之前,對機器人而言,充分計算信仰空間仍然是過度複雜的工作,由於可供分析的機器人經驗非常有限,更增加了這件事的困難度。但由於數據分析技術的躍進(我們將在第五章中說明),加上機器人的經驗數據呈指數增長,今日程式設計師開發的機器人已經能和環境聰明互動。 最近機器人數據之所以呈指數增長,主要歸功於雲端機器人的發展,「雲端機器人」這個名詞最初乃是由谷歌研發大將科夫納(James Kuffner)於 2010 年提出 。機器人連結上雲端後,便能接龐大數據,分享彼此的經驗,提升對自身信仰空間的理解。在連上雲端之前,機器人只能接觸到極有限的資料,如果不是自身累積的經驗,便只能參考其他少數機器人的 經驗。每個機器人都是獨立的電子機具,能力受限於其內部安 裝的軟硬體。但是一旦透過網路相連,並固定連結上雲端,機器人就能融合其他機器人的經驗,加快「學習」的腳步。不妨想像一下,假如我們突然有辦法直接連結到地球上每個人的經驗和知識─假如我們做任何決策之前,除了根據自己有限的 知識和經驗,也能參考其他數十億人的知識和經驗的話─人 類文化將出現何等的量子躍變。拜大數據之賜,機器人的認知發展將出現這樣的量子躍變。

材料科學的突破則是另一項與機器人相關的重大發展,大家開始用新材料來打造機器人,從此機器人不需要像 C-3PO 或 R2-D2 般完全包覆在鋁製盔甲中。今天的機器人軀體可能是 由矽或甚至蜘蛛絲所打造,看起來出奇自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