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觀點:有關部門與曖昧文化

2019-05-21 05:50

? 人氣

中國人講話還特別喜歡「蜻蜓點水」, 總是習慣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聽一個人講話,不僅要聽他講的內容,還要思量弦外之音。一個人表面上滔滔不絕地在誇你,其實可能是在對你進行捧殺。同樣一句話,如果用不同的語音語調來說,表達的意思可能就會天差地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聯合國的六種官方語言中,同一份內容的文件,中文版本的可能是最薄的,如果用文言文的話,可能更薄。言簡意赅是中文的優點,但是它在表述的准確度方面並不如人意。

筆者最近浏覽中國近代以來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文本,發現裏面有很多表述模糊的地方,在法律上更容易引發糾紛。

比如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後的第二年,雙方又簽訂了《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也稱《虎門條約》。這個條約簽訂後不久,就被人發現有很多問題,好幾處的中英文翻譯不對應。其中最具爭議性的是第十三條,其中一段中文翻譯是:「嗣後凡華民等欲帶貨往香港銷售者,先在廣州、福州、廈門、甯波、 上海各關口,遵照新例,完納稅銀,由海關將牌照發給,俾得前往無 阻。」 英文翻譯是:「All persons whether Natives of China, or otherwise, who may wish to convey Goods from any one of the five Ports of Canton, Fuchowfoo, Amoy, Ningpo and Shanghai to Hong Kong for sale or consumption, shall be at full and perfect liberty to do so on paying the duties on such Goods and obtaining a Pass of Port Clearance from the Chinese Custom House at one of the said Ports. 」

這句話的主體是華民, 華民到底是指當時具有大清國國籍的人,還是華人,又或者是外國人,不得而知。而英文All persons whether Natives of China, or otherwise, 對主體作了明確界定,包括中國本地人和其他外國人。

類似含糊不清的外交文件還有許多,也許當時羸弱的清政府想利用模糊的表述來給自己留有余地,但是在強權面前,這樣的忸怩並沒有多大作用,相反讓對方找到了再次出擊的藉口。

結語

近些年,中國政府爲了解決經常遇到的有關部門問題,正加大對行政體制的改革,比如將縣市一級的行政執法權下放到鄉鎮,或是將一些邊緣地帶的執法權集中到城管部門,成立新的綜合行政執法局,未來執法的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有關部門問題」其實更像是根植于中國傳統的暧昧文化,它不是中國政府獨有,每個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爲准則裏可能都一套「有關部門」的影子。

*作者為流亡海外寫作愛好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