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雩觀點: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牛肉在哪裡?

2016-05-17 07:10

? 人氣

其次,依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中國正在推進「由出口主導邁向內需主導」的經濟結構改革。隨著適齡勞動人口的減少和工資上漲,過往「世界與亞洲工廠」維持2位數字成長的時代已經過去,2016年增速將比2015年下降0.4個百分點,降至6.5%,而2017年預計將放緩至6.3%,低於中國政府預定2020年之前目標的「年均6.5%以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經濟放緩,亞洲各國需要自主增長

可能讓中國更加沮喪的是,亞洲開發銀行預期,作為取代中國的亞洲經濟的火車頭,影響力提升的是印度。該國增長率2016年將略微放緩至7.4%,但2017年預計復甦至7.8%。亞洲開發銀行甚且認為,印度總理莫迪政權推動的結構改革將吸引對印度投資,同時,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事業將成為成長的推動力。此外,東南亞也將保持5%左右的增長。在外部環境嚴峻的背景下,菲律賓內需表現堅挺。而在印度尼西亞,政府的財政刺激將支撐經濟。結果,隨著中國經濟的放緩,亞洲各國越來越需要摸索自主的增長機會。人口達13億人的印度、超過6億人的東協將成為不亞於中國的巨大經濟圈。

再者,以戰略與區域安全角度而言,全球重要大國美、日、中國、歐盟,無不使用所有力量來拉攏東協與印度。例如,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職時首先訪問東協、一年內已遍訪東協十國,美國總統歐巴馬強力與東協釋出善意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總理李克強兩人也「二一添作五,一人訪五國」一個也沒有漏掉,遍訪了十個東協國家。東協十國於1967年成立將近五十年以來,於國際與區域的迅速發展為眾所目睹,美國總統歐巴馬由2009年起,每年與東協十國領導人於紐約召開「美國-東協高峰會議外」,美國推動的TPP已有四個東協成員國(汶萊、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參加。而中國則指陳美國此舉係在分化中國與東協的關係,並於南海議題採取針對中國、挑撥情感的做法。然則,東協採取避險式的「雙邊下注」(Hedging),也參與「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中國也參加由東協主導的RCEP,也期望此「十加六」機制加速完成。

馬政府以八年時間大力推動ECFA與兩岸合作,換來的是年輕世代的不信任,引爆太陽花運動並進而失去政權,於執政最後一個月尚且不厭其煩向新政府下指導棋,致使國際社會感覺訝異而嘖嘖稱奇。相對而言,小英總統沒有 「633」,華而不實的「捐薪半數」宣示。 蔡英文的「新亞洲價值」,有理念與實踐,強調亞洲正從威權主義蛻變到民主價值,亞洲的民主在崛起,亞洲的價值在改變,新亞洲價值正在形成,台灣將在其間扮演關鍵角色,誰曰不宜。

一言以蔽之,「新南向」除了「有意義的參與外」外,東協十國與印度確定是我國開拓對外關係的重心,「新南向政策」當然是蔡總統全球外交政策的重心,此不只是符合迫切的國家利益需求,同時也符合目前全球與區域的發展趨勢。未來集結政府與民間力量,多元化、多面向、多贏,不僅於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經貿與金融進駐,不只有萬般準備牛肉在哪裡,還有配料與湯頭,可以期待「新南向政策」當然會按步就班,與時俱進。

*作者為淡江大學「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全英語學程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