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當下臺灣經濟的貧窮循環陷阱危機

2019-04-17 07:10

? 人氣

美國薪資也停滯20年

在先進經濟社會,不止日本有薪資凍漲、倒退的問題。甚至於美國也能不例外。美國人的薪資率已經好幾年都沒有增加,除了賺取最低薪資的基層勞動力之外,中產階級的問題更大;目前美國家戶所得接近5.4萬美元,和20年前相差無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近幾年,許多美國經濟學家都說,只要經濟景氣情勢改善,薪水就會增加;但是,川普當家以來的最近一波經濟好轉,一般美國人的薪水卻根本沒有增加。

事實上,這已算得是美國社會中產階級所陷入的另類「貧窮循環」危機。

在今日全球化經濟態勢下,美國企業同樣可以前進國外尋找相對低廉勞動力;即使嬰兒潮世代也可能不會像過去那樣,要求加薪。尤其經濟復甦腳步趨於緩慢,通常祇有高技能勞工才能夠依靠轉換工作以取得到更高薪水待遇。

這也顯示,美國經濟社會也已經邁進某種「高所得陷阱之新貧窮循環」新常態,即使經濟景氣獲致改善,薪資和通膨還是上升不來;這當然也讓美國人更加不安,政府治國經濟決策更為困難。

加上目前美國通膨率接近於零,過去一年,物價僅上升0.2%,油價從每桶超過100美元降至50美元以下;醫療成本成長稍緩,美元走強也讓進口產品變低廉,並未「吃光」美國人既有的些微薪資增幅,益發會引申未來難免像日本一樣,也會出現「貧窮循環」越陷越深,乃至更加無法跳脫的趨勢現象。

美股大漲,美國勞工的薪水卻凍漲(AP)
作者指出,在先進經濟社會,不止日本有薪資凍漲、倒退的問題,美國也不例外,目前美國家戶所得接近5.4萬美元,和20年前相差無幾。(示意圖,AP)

臺灣實質薪資倒退18年的現實危機

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2018年12月全體受僱員工平均經常性薪資4萬1,414元,單月年增率2.11%,連續第13個月增幅超過2%,2018年全年增幅則高達2.57%,創下近18年來最大增幅。但是經平減之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3萬8,235元,比起2001年3萬8,398元,顯見臺灣實質經常性薪資嚴重倒退18年的惡劣現象。

實質經常性薪資倒退18年的惡劣現象,顯示出薪資成長趕不上物價攀升速度,亦凸顯出自2010年起頻繁調整基本工資的短期作為,長期之下仍然微不足道;尤其是單一層次用公權力調高低技能勞工待遇,無助於提升整體社會薪資水準。

此外,更由於勞動力市場「非典雇用型態」占比份額的逐年提高,亦顯著影響經常性薪資水準的演進變化; 以2018年為例,非經常性薪資年增率高達9.3%,創近四年來最大增幅記錄,遠高於經常性薪資成長率,改變所得構成型態極大;展望未來在臺灣,經常性薪資與實質薪資一樣,恐怕都會陷入停滯不成長窘境。

人力資本與產業資本「錯配」及「悖逆連動」之嚴重後座力

進入廿一世紀知識經濟全球化競爭時代,臺灣面向未來的前瞻性拚經濟重點,本該置重於提高智慧化科技創新產業及新型工商專業服務業的躍進附加價值;但是,人力資本與產業資本的相應配置發展趨勢,出現嚴重「錯配」(mismatch),以及悖逆連動變化,產業資本越發投向「脫體力重智力」智慧化科技應用領域,降低體力勞動力貢獻度與依存度,提高市場競爭力與市場附加價值率的貢獻率,積極改寫產企業的高附加利潤率的配方組合,理論上應當有助於臺灣市場普遍化工資率的大提升,但事實上卻不然,尤其是因為,年輕世代人力大量投入低薪低技能服務業,以至全國性拉低整體薪資水準。

經濟,薪資,薪水,示意圖。(取自pixabay)
作者指出台灣實質經常性薪資嚴重倒退18年的惡劣現象,且人力資本與產業資本的相應配置發展趨勢,出現嚴重「錯配」(mismatch)以及悖逆連動變化,尤其年輕世代人力大量投入低薪低技能服務業,以至全國性拉低整體薪資水準。(示意圖,取自pixabay)

「貧窮循環」危機的撞擊力不可能褪減

特別是臺灣勞動力市場所顯現的整體需求面衰減退化,正是造成今天「薪資二十年不漲」、「人才外流」問題更趨惡化的根本因素。

而使問題情境更形惡化的是,有潛力、有能力、有本事條件、有強烈積極奮進企圖心的秀異年輕世代人力資本,早已在李扁掌政大肆開展「對外鎖國政策」及臺獨意識形態新文化大革命之初起,即已一波波漸進遞增累加地出走他鄉異國,或求學或就業或創業或家戶移植生根,所以殘留下來的,人口結構占比越來越低的年輕世代人力資本,已然越來越發喪失獨立撐持臺灣經濟社會可以永續發展的條件動能。

這也說明了,可預見時間內,「貧窮循環」危機對臺灣經濟社會威脅的嚴重性,猶還不可能褪減。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