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洲劫難的歷史和真相: 《中國幻象》選摘 (1)

2016-05-17 05:30

? 人氣

亨利‧魯斯穿西裝、打領帶到宋―蔣集團安排好的「前線」參觀。(Courtesy Henry Luce Foundation)

亨利‧魯斯穿西裝、打領帶到宋―蔣集團安排好的「前線」參觀。(Courtesy Henry Luce Foundation)

第十章_無名戰役(上)

1941年8月7日,星期四,富蘭克林.羅斯福的艦隊於一大早抵達紐芬蘭海岸。很快地,海灣裡布滿美7國軍艦,天上戰機穿梭巡邏。富蘭克林很得意,他把新聞界耍了,一星期來都沒人知道他的行蹤;但另一方面,他不曉得某些「華府戰士」也正為著另一場騙局的成功而歡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 Jr.)與富蘭克林.羅斯福。富蘭克林在這張照片上題字:「送亨利:焦孟不離。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 Jr.)與富蘭克林.羅斯福。富蘭克林在這張照片上題字:「送亨利:焦孟不離。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富蘭克林.羅斯福、邱吉爾和軍事將領規劃歐洲戰爭的同時,艾奇遜也在亞洲啟動另一場戰爭。在大西洋這個多霧的海灣,歐洲優先的策略會議專注在直布羅陀、西非、冰島、法羅群島、北大西洋護航作業、轟炸機行進路線、海參崴、波斯灣―伊朗路線、北極航行、蘇聯前線和伊比利亞半島如何穩定等問題。沒有人料想到,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個作戰任務,會是在太平洋偏遠的瓜達康納爾島與日本人交戰――在大西洋會議裡,根本沒人提到它。

湯瑪士‧柯克蘭(Thomas Gardiner Corcoran)曾是富蘭克林.羅斯福寵信的助理,後來成為華府最有影響力的說客。(©Bettmann/ CORBIS)八旗出版
湯瑪士‧柯克蘭(Thomas Gardiner Corcoran)曾是富蘭克林.羅斯福寵信的助理,後來成為華府最有影響力的說客。(©Bettmann/ CORBIS)八旗出版

艾奇遜的石油禁運計畫一展開,就讓日本的開戰時鐘滴答作響。石油世紀肇始以來,日本全靠美國供應石油,才能發展軍事工業。現在東京突然驚覺石油來源即將斷絕,日本恐成為癱瘓在沙灘上的工業鯨魚。著名的歷史學者入江昭寫說:

「石油禁運對日本人心理產生極大的衝擊。他們對世界大事的憂喜交加和含混認知消失了,換上很清晰的另一意識。在此之前,他們沒把戰爭與和平的嚴峻選擇視為當急之務,每天活在不確定的氣氛中。現在,美國已祭出決定性的措施,這個階段成為過去。日本對於美國會容忍其入侵印度支那南部的一廂情願想法統統消逝;日本要不是留在東南亞、冒著和英美開戰之險,就得撤退、和他們親善。軍方嚴判,此時親善已經太遲;日本現在必須考慮開戰的可能性,並且視美國為主要敵人。」

1941年8月,東京和華府彼此都不想交戰。沒有一個日本領袖提議攻擊美國。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嘆說:「和美國作戰就像和全世界作戰……東京會被夷為平地足足三次」。

狄恩‧艾奇遜(Dean Acheson)(左)是菲力克斯‧法蘭克福特(Felix Frankfurter)(右)提拔的「哈佛熱狗」之一,兩人都很欽佩「首席智者」史汀生。日後,艾奇遜成為「智者」群的領袖。
狄恩‧艾奇遜(Dean Acheson)(左)是菲力克斯‧法蘭克福特(Felix Frankfurter)(右)提拔的「哈佛熱狗」之一,兩人都很欽佩「首席智者」史汀生。日後,艾奇遜成為「智者」群的領袖。

美國方面,富蘭克林、赫爾、史汀生、摩根索,以及眾「熱狗」、「華府戰士」和軍方,也都不想和日本開戰――美國海軍當時連索羅門群島的軍用地圖都沒有,偏偏美軍陸戰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打的第一場戰役,就在索羅門群島。的確,史汀生、摩根索、艾克斯和艾奇遜這些堅信中國遊說團幻象的高官認為,扭轉富蘭克林.羅斯福的亞洲政策會帶來和平,日本的瘋狗軍人會受到羞辱,民主將在日本復興。

裕仁天皇面臨對美開戰的思索,比起祖父明治天皇當年決定對俄開戰,更加難以抉擇。但現在帝國處於生死存亡交關,沒有石油、即無日本。加州油源被切斷,日本被迫只有南向攻打荷屬東印度,一如美國總統和國務卿所預測。日本領導人在戰爭懸崖縱身一跳,盼望藉由摧毀珍珠港的美軍艦隊,可以阻撓住美國干預日本向東南亞進軍的計劃。

富蘭克林.羅斯福和邱吉爾一見如故,相談甚歡。邱吉爾原本盼望富蘭克林能宣布美國參加歐戰,共同對抗希特勒;但是富蘭克林很小心,不想走在國會和美國民意之前。富蘭克林的目標是為未來任何參戰動作建立政治根據,他和邱吉爾達成的協議日後被稱為《大西洋憲章》。兩人皆同意,美、英兩國不尋求擴張領土,國界的變動不應未經相關人民之同意,所有的民族皆有自決權利。

一九四一年八月十日,富蘭克林.羅斯福和邱吉爾在英國皇家海軍軍艦威爾斯親王號上舉行禮拜。富蘭克林整整一個月都不知道他的政府已切斷對日本供應石油。(CSU/Everett Collection)
一九四一年八月十日,富蘭克林.羅斯福和邱吉爾在英國皇家海軍軍艦威爾斯親王號上舉行禮拜。富蘭克林整整一個月都不知道他的政府已切斷對日本供應石油。(CSU/Everett Collection)

在日本人眼中,這份文件十分偽善。就在邱吉爾同意支持「民族自決權」的當下,從香港到印度、到肯亞,英國仍把數億亞洲人和非洲人置於其殖民地羈束下。

日本油輪在聖佩德羅港枯等石油,富蘭克林.羅斯福根本不知道他的好朋友摩根索已幫助艾奇遜切斷日本石油。此時他還參加邱吉爾在威爾斯親王號軍艦上主持的主日祈禱,兩位領袖和隨員們高聲齊唱〈基督精兵前進〉(Onward,Christian Soldiers)。接下來兩天,邱吉爾拜託富蘭克林,「清楚明白」地警告日本,日本再有任何侵略舉動,就是與英、美開戰。但是富蘭克林並未表態同意。

八月十二日,富蘭克林.羅斯福離開普雷辛西亞灣,駛進美國領海,在緬因州藍山灣轉回到波多馬各號上,也真的享受了幾天垂釣之樂。八月十六日下午,波多馬各號在緬因州洛克蘭靠岸。記者們擁上船採訪。富蘭克林滔滔不絕談起他和邱吉爾的協議,也說起他們一起做禮拜的過程。下午四點,富蘭克林在汽笛聲中下船,搭車穿過大批民眾,前往火車站。霍普金斯就坐在他旁邊,總統專車載著兩人直接趕回華府。

多年來,這位美國總統一直很清楚,會在太平洋引爆戰爭的唯一動作是美國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艾奇遜已經在兩個星期前決定切斷日本石油,可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富蘭克林、赫爾和其他高階決策官員還不曉得它已經發生了。回到華府後,威爾斯請艾奇遜交代重要事項。艾奇遜答說,赫爾已核定石油出口日本許可,但是他不提他和摩根索從中作梗、另添關卡。

富蘭克林八月十七日回到華府,不到幾個小時就接見野村大使。雖然邱吉爾一再叮囑,對日本人要強硬,但富蘭克林接待野村卻相當客氣,在在顯示出他想避免和日本衝突的模樣。富蘭克林向野村宣讀國務院一份文件,上頭只含糊表示,如果日本再有任何舉動,美國將必須採取必要措施,以保護其權利與利益,可是沒說究竟會採取什麼樣的措施。

富蘭克林.羅斯福還不知道東京認為他和他的政府正在切斷石油。的確,政府大多數高階官員不曉得艾奇遜的詭計。八月二十日,副總統亨利‧華萊士(Henry Wallace)主持經濟防務委員會會議,艾奇遜代表國務院出席。華萊士以為還在情勢仍在允許石油交運日本的階段,還建議應該切斷它。事實上,艾奇遜已經切斷石油供應兩個星期了。但是他對華萊士仍然隱瞞,只說:「羅斯福和赫爾正在處理這個問題……如果經濟防務委員會涉入此事,恐怕會很尷尬。」

亨利‧魯斯穿西裝、打領帶到宋―蔣集團安排好的「前線」參觀。(Courtesy Henry Luce Foundation)
亨利‧魯斯穿西裝、打領帶到宋―蔣集團安排好的「前線」參觀。(Courtesy Henry Luce Foundation)

八月二十八日――破壞動作已經過了三星期――富蘭克林.羅斯福以為石油仍運往日本,他在白宮開會還提到「批准給日本的石油配額」。國務院繼續發給日本購油許可,日本也有足夠的錢,但是摩根索和艾奇遜繼續打太極拳,把日本外交官弄得團團轉――會議一直開,卻得不到結果。

到了九月四日,已經一個月沒有任何石油運往日本。當天會商時,野村大使向赫爾國務卿建議,美國和日本應該「允許輸出到另一國的貨品數量回到平常數字或戰前貿易的數字」。赫爾不明白,心想石油不都是照這個方式在輸出日本嗎?野村為何把它當提議方案提出來?次日,赫爾找來艾奇遜詢問,但是他顯然被能言善道的艾奇遜說服,以為拖延石油運往日本的是財政部。於是他旋即指示艾奇遜,去找財政部問清楚究竟怎麼回事,而他自己則立即趕到白宮去。

當赫爾發現竟然有其他低階官員在實質操作上切斷對日的石油輸出,一定大為緊張。儘管沒有記錄顯示赫爾究竟是如何向總統報告的,但是總統聞訊後一定很震驚,也氣惱著無法補救。如果富蘭克林.羅斯福想要重新啟動對日的石油輸出,中國遊說團的宋子文、柯克蘭、居里、法蘭克福特、史汀生、摩根索、艾奇遜和國會、新聞界其他人,以及他們在全美上萬所新教徒教會裡的信徒,將成為強大的政治路障。「史汀生委員會」已經說服大多數美國人,使他們相信美國對日本禁運沒有危險。如果他政府內的「戰士」對外揭露總統限制對日售油的真相,那麼他將陷於艱困的政治處境,他要怎麼向相信幻象的美國民眾解釋:為什麼日本應該拿到更多的美國石油,去殺高尚的中國農民呢?

富蘭克林和赫爾選擇不去更動它,實質上是――內部沒有辯論,對外也未公開宣布――就批准了未經計劃的對日石油禁運。過去一年多,與「華府戰士」鬥法時,富蘭克林和赫爾都還能駕馭全局,原本還能有效運用的行政管控,現在已經丟光。艾奇遜後來誇口說:「不論是否有政策在上,我們的計劃照樣推行。」等到富蘭克林獲悉政府內有人作怪、對日禁運石油已有一段日子時,在日本這已是舊聞。

*作者出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曾就讀美國聖母大學和威斯康辛大學,以及日本東京的上智大學,專攻東亞史。他同時也是「詹姆斯 ‧布萊德利和平基金會」的董事長,促進美亞交流與認識,贊助美國學生前往日本和中國留學。他的父親約翰‧布萊德利曾參與二戰,是太平洋戰場琉璜島山頭豎起美國國旗的六位勇士之一。

作者為緬懷父親經歷,在四十六歲那年(即2000年)出版第一部著作《父輩的旗幟》(Flags of Our Fathers),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第一名,被好萊塢名導克林.伊斯威特改編成電影。2003年,出版《飛行小將》一書,再度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

八旗出版提供
八旗出版提供

*本文選自中國幻象:美國亞洲劫難的歷史和真相,八旗文化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