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醫生律師不再是金飯碗?美國千禧世代靠「這些行業」攻頂收入金字塔

美國年輕一代正在投入科技、科學、工程、金融等高薪行業。(圖片來源:OpenAI生成)

千禧一代邁向收入金字塔頂端的路徑出奇地相似。

他們通常從少數幾所頂尖大學畢業,然後在少數幾個超級明星城市工作,從事少數幾個高薪行業。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 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高收入階層形成路徑的重大轉變推升了科技和金融行業的地位。《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對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 2023年最新數據的分析顯示,與1990年年齡相仿的嬰兒潮一代相比,千禧一代更有可能因從事這兩大行業而成為同代人中家庭收入前5%的佼佼者。

這兩大如日中天的行業已經超越了醫生和律師。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分析,與35年前的嬰兒潮一代相比,從事醫生和律師職業的千禧一代躋身同代人中收入最高群體的可能性降低了。

許多千禧一代被科技業帶來的財務保障所吸引,從而選擇進入科技業工作。

現年37歲的德博萊(AJ Debole)大學畢業後在父母的鼓勵下讀了法學院,但花了一年時間也沒能找到工作。「要是我知道從法學院畢業後的工作前景是什麼樣,我壓根就不會去讀,」她說。

後來,她在一家電信公司謀到了職,為了增加收入,她開始做金融交易。她對網路安全產生了興趣,她說,她開始在兩小時的通勤途中閱讀相關書籍並觀看影片。

這些努力幫助她在科技行業找到了一份工作,薪水高到她的妻子可以不用再工作,隨著財富的成長,她還清了背了十多年的法學院貸款。

經濟分層的變動伴隨著巨大的回報。《華爾街日報》利用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數據庫IPUMS中存檔的人口普查數據進行的分析顯示,2023年,收入前5%的千禧一代家庭收入超過30萬美元。而嬰兒潮一代家庭1990年的收入換算為2023年的幣值為21.2萬美元。

狹窄的成功路徑意味著,如果為數不多的明星行業或城市不穩定,就可能讓許多千禧一代遭遇絆腳石。千禧一代目前的年齡在28歲到44歲之間,他們在2007年至2009年的經濟衰退期間步入社會,這影響了他們早期的職業發展前景。但其中有一部分人因從事一些蓬勃發展的行業而迎頭趕上。

儘管千禧一代被貼上沒什麼錢的標籤,但經通膨因素調整後,他們的平均淨資產要高於嬰兒潮一代和X一代在相似年齡段的水準。

根據《美國經濟評論》(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24年的一項研究,在1996年至2018年期間,高薪行業的薪酬成長速度比低薪行業快得多。這種差距有大半是由薪酬前5%的高薪行業造成的,其中包括科技、科學、工程、金融等行業。

「這些行業的收入直線上升,」該研究的共同作者、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經濟學家約翰・哈爾蒂旺格(John Haltiwanger)說。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開發中國家的高等教育也「通膨」!念過大學的年輕人,為何比沒念更容易失業 更多文章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分析,在千禧一代中,軟體開發者和金融分析師的家庭收入位居同代人中前5%的機率約為總體機率的四倍。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