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福爾摩沙,是誰違背了知識真誠:《誰怕吳國楨?》選摘(4)

2016-04-27 05:30

? 人氣

1670荷蘭人所繪福爾摩沙人之長老與常民;及1662年荷蘭人所繪福爾摩沙(維基百科)
1670荷蘭人所繪福爾摩沙人之長老與常民;及1662年荷蘭人所繪福爾摩沙(維基百科)

胡在文章開頭,就引述了一位在臺灣住了三年的《紐約先鋒論壇報》記者寫的〈桃花源記〉。蔣介石統治下的福爾摩沙臺灣,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它有中國任何地方所未曾有過的最好政府,自由、公正而有效率。臺灣有言論自由,沒有新聞檢查,各國記者來去自如,國際媒體可隨意發通訊。人民有行動自由,選擇職業自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可是媒體沒有傳播共產主義的自由。胡適指出,這些例外,也就是在國家緊急法案下送交軍事法庭審理的特殊案例,被吳博士利用來籠統地把臺灣說成警察國家。這種說法,胡適斥責,是毫無根據而不真實的,因為臺灣的軍事法庭從來就沒有審理「一切任何性質的案件」。胡繼而批駁吳在《展望》文章中所自命的為推動民主與法治而奮鬥的形象,讓人以為是在吳辭去省主席後,臺灣才淪為警察國家。他並舉了《自由中國》雙週刊過去五年為爭取言論自由的奮鬥過程,來反駁吳所說的《自由中國》的「特例」。「特例」實際上在一個「警察國家」是不可能存在的。

吳國楨最初在向國民大會上書時,臺灣的報刊曾批評他若有政見應在他在朝時提出,不應在出國後提出;應向國內的權威機構提出,不應在美國公開廣播;他過去參與中樞決策,政府措施不當,他自己也應負大部分責任。胡適在《新領袖》的駁文也順應這些論點,對吳國楨展示了他的「春秋之筆」:

怯懦而自私的政客們,從不會為爭取自由民主而奮鬥。那些政客享有政治權力時,保持沉默;一旦失勢,安然去國,便肆意污蔑其國家與政府。其實國家與政府的錯誤和失職行為,那些政客自己也不能逃避道義上的公正評判。(楊金榮,2003:266;周質平,2014:42;金恒煒,2015:219)

誰違背了知識真誠?

胡適對吳國楨在《展望》文章中的核心議題:作為蔣介石「繼承人」的蔣經國,又如何辯駁呢?為了表現出客觀持平,胡適表示他認識蔣經國多年,蔣很勤儉、誠實、禮貌、愛國並堅決反共。「他的思想視野很大程度是由於他多年在蘇聯的緣故。同他父親一樣,他也有自以為是的毛病。他誠實地認為,對付共產黨最有效的辦法,是如同他們對付反共人士那樣殘酷無情。」(楊金榮,2003:266;周質平,2014:43;金恒煒,2015:220)

蔣經國有沒有可能成為蔣介石的繼承人?胡適對這個問題是斬釘截鐵的否定。他認為「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此可能。胡的理由是,「在政界,他在政府沒有一席之地,不能發揮重要作用,他確切的位置是他父親忠實的聽差;在軍界,他不受歡迎,而且他絕對沒有憲法或組織上的管道,能成為他父親的繼承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