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向前走,還是向憤怒走?

2016-04-12 06:10

? 人氣

問題出現了,那如何解決?在近年的台灣社會中,難以聽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到底是政府的失職,企業對市場沒信心,還是最根本的社會氛圍?在於「為什麼要改變,台灣有超商,很方便」這樣的守舊?抑或在於「我們市場太小,做不到很正常」的自我停滯?

千萬不能繼續「往憤怒走」

台灣的候選人在選前都喊出物聯網、大數據、創新,人人都知道網路時代來臨,個個都是低頭族,曾經PChome電子商城大獲成功,那時阿里巴巴還沒影子,如今在移動時代中幾乎完全缺席。而台灣科技人才目前仍集中在半導體行業,這是過去輝煌時奠定的基礎,所以當碰到「紅色供應鏈崛起」時格外敏感,畢竟台灣已經這麼小了,人民更害怕失去。

偏偏我們又身處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一切都變得太快,不要說隔壁的中國大陸,昔日被台灣視為「瑪麗亞們」的東南亞各國也開始順著這股潮流往前走,而台灣在國際與兩岸問題上無法脫鉤,想打開大門,卻又擺脫不了「中國」的陰影,政黨輪替兩次,人民對政府及未來已經越來越沒信心。近年主流媒體為博眼球及引發關注,報導角度及引導出的輿論往往讓社會陷入情緒化,理性討論越來越少,製造矛盾的多,勇敢嘗試的少,退一步找理由的多,向前走做實事的少。

台灣市場小,全球市場仍然很大,台灣仍有許多優秀人才,有些化妝品創業團隊打入海外市場,再從海外反攻回台,有些手機App團隊更是由不同國籍年輕人組成的混血團隊,主攻大陸市場。而身為一個對科技懵懵懂懂的文組畢業生,我問了幾個稍有成就的台灣創業者及台幹,在這樣全球化又瞬息萬變的時代,台灣如何以小博大,找到自己的優勢,分一杯羹?

放寬心,走出去,多看,這幾乎是統一的答案,就跟很多台灣企業家給年輕人的答案一樣。科技發展,市場、資金等因素是一部分,但社會對科技態度的開放度,看待全球機會的寬闊度及企圖心更重要。現在的時代,台灣市場之外有華人市場、還有更大的天空。若社會氛圍仍只聚焦在外部威脅、國家弱勢、難以改變,則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很可能會讓台灣繼續「向憤怒走」。

放寬心,走出去,多看,回歸到「如何向前走」。

*本文原刊《多維TW》月刊005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