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龍‧林佳龍對話錄:把永恆的藝術留給後代

2017-03-28 05:50

? 人氣

奇美博物館戶外噴泉(楊雅棠攝影/早安財經提供)
奇美博物館戶外噴泉(楊雅棠攝影/早安財經提供)

名琴也能為台灣做很好的國民外交

林:您喜歡藝術文化是很早就很喜歡了,但是到了想把提琴典藏變成世界第一,這個買琴的企圖心跟這個機緣是怎麼開始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許:買琴的念頭,是比我開始買的時間還要早很多。當時的問題是,你這支琴到底是真是假?要怎麼鑑定是很大的問題。一直到林昭亮說他要賣琴,那時候才正式買了第一支,因為我知道林昭亮是絕對不會騙我的。他那支琴是Stradivari(史特拉底瓦里),一七0一年的。

從林昭亮那支琴賣給我們開始,小鍾(鍾岱廷)剛好出現。他是我們的顧問,琴的事情問他就對了,他本身也是製琴師父,很多人不知道我們也會做琴。那時候剛好事業也越來越成功,所以就接著買。現在全世界的民間博物館裡,我們的品質跟數量都已經是首屈一指,光最近幾年,國外都不知道來借幾回了。

名琴是人類很珍貴的東西,它的濕氣啦、溫度啦,一定都要做到很好,所以那是很少在展示的。但是世界上任何的國家,像法國、美國,或是義大利、挪威等等,都會定期舉辦展覽,而全球知名的就那幾支,一般人也會想看到底什麼是Stradivari,什麼是Guarneri(瓜奈里),那時候他們絕對都會來奇美借。借的時候,他們就要幫我們出錢,旅費啦、保險費種種,全部要幫我們出,然後我們的琴就坐飛機借他們去展覽,我們的人就被請上台去講話,在那裡也替台灣做了很好的國民外交。

在先進國家的文化活動中,可以讓台灣做代表、站起來講話,這是很不簡單的。

所以,這已經是屬於社會的東西了,就應該讓社會知道台灣有這些東西。這不是許文龍的,也不是什麼人的,是世界的文化資產,現在由台灣在保護。所以我們就要珍惜這些東西,愛惜這些東西,政府跟社會應該一起來照顧。

後代如何看我?看不到聽不到 不必多想啦

林:您最早會的樂器是小提琴、吉他,還是曼陀林?

許:國小我是愛唱歌,樂器是都不會。後來我是先學曼陀林、吉他,然後才來到violin。

我講一個你們比較不知道的。奇美是典藏小提琴,但是主要推廣的卻是曼陀林。為什麼?因為我有發現一個現象。現在很多能力過得去的家庭,都會要小孩學小提琴。其實,這對孩子是很痛苦的事情。學過的人就知道,小提琴是很不容易學的,所以一般都是六、七歲開始學,幾年之後就沒有下文了。十個裡面有九個就不見了,差不多我看二十個有沒有剩下一個!

因為這個現象,我才想到說,若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來推廣曼陀林。因為小提琴的聲音是靠耳朵來調整,不是靠手。提琴沒有音階,琴拉下去聲音若不對,差半音就要移動一下,所以你的聽力要蓋厲害。但是,曼陀林的聲音就絕不會跑,它有音階,你按照把位這樣按下去,聲音就一定對!

所以小提琴你若學三年,聽起來還是很痛苦。但是,曼陀林大約用小提琴十分之一的時間,就可以彈出一首曲子了。再沒有音樂天分的人,半年也可以彈得很有趣味!

為了這樣,我一直在推廣曼陀林,已經做了十幾年,這可以解決孩子的痛苦。所以,應該讓小孩先學曼陀林,學了以後若覺得有趣味,再去學小提琴,這樣比較好。

林:一個成功、有名的人,通常會關心自己的歷史定位,後來的歷史怎麼看他。您有沒有想過,百年以後這個社會可能怎麼看您?

許:這個事情是不需要太過去想。後代要怎麼看,我們看不到、也聽不到啦!

那個沒什麼。當然我們會想說,這張畫我買了以後,我自己享受之外,後代人也可以享受,這會這樣想。這個可以想。但是,考慮太多,我想也是沒那個需要。

林:您都不考慮外界怎麼看您嗎?

許:那都是你們的自由。

奇美創辦人許文龍新作《兩個餌只釣一條魚》(早安財經)
奇美創辦人許文龍新作《兩個餌只釣一條魚》(早安財經)

*本文全文原刊登於《零與無限大:許文龍幸福學》(2011年,早安財),經重新審訂後,收錄於《兩個餌只釣一條魚:與許文龍邊釣邊聊》(2017,早安財經),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