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55歲才創辦世界上最重要的公司,台積電「教父」張忠謀秘訣何在?

2024-04-01 17:00

? 人氣

張忠謀說,這些年輕員工口口聲聲說著生活與工作要平衡。張忠謀說:我在他們這個年紀根本不知道這個詞,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我那個時候,沒有工作就沒有生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張忠謀當年在德州儀器的行政級別不斷提高,但在高層職位上卻遇到了瓶頸,感覺自己形同放逐。他希望德州儀器專注於半導體,但公司想要繼續銷售消費類產品。張忠謀說,德州儀器希望銷售家用電腦之類的產品。他說,這是一種嚴重的干擾,嚴重分散了公司的資源。1983年,當他意識到自己不會得到晉升,德州儀器也不會在一個他認為大有可為的市場上押寶時,他選擇了離開。

幾乎就在同時,他被電子產品製造商General Instrument聘為總裁兼營運長。而他幾乎立刻就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這個工作不適合我——完全不適合,」他說。一年後,他又從General Instrument辭職了。

《華爾街日報》於1984年和1985年對張忠謀在General Instrument短暫任職的報導。

這時他就要54歲了,卻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他知道自己還想做些什麼,而且也有一些風險資本向他發出邀請,如果不是台灣在向他招手,他原本可能會接受。但他可以等待,等一個更好的機會。

張忠謀說,如果沒有經濟保障,他就不會冒險去台灣。但其實,幾年前他第一次有了這樣的機會,卻沒有去冒這個險。

1982年,張忠謀收到了一份誘人的工作邀請,這份邀請來自一位名叫李國鼎的台灣高官。在台灣,李國鼎可謂大名鼎鼎,在戰後經濟發展、推動科技產業方面功不可沒。他希望張忠謀來執掌台灣名列前茅的科技機構,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利潤。

那時,張忠謀已經知道自己不會在德州儀器待太久了。但當時股票期權尚未達到歸屬個人的期限,因此他拒絕了去台灣的邀請。「我還沒有經濟保障,」他說。「我從不追求大富大貴。我只追求經濟保障。」對這位身處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企業高管來說,經濟保障就等於每年20萬美元。「當然是稅後,」他說。

三年後,李國鼎再次致電時,張忠謀的境遇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已經行使了幾百萬美元的股票期權,購買了免稅市政債券,按照他的生活標準,這些債券的收益足以讓他擁有經濟保障。一旦實現了這個目標,他就準備追求另一個目標。

在他看來,移居台灣是一次「跟命運的約會」,但事實上,當時台積電的前景完全是個未知數。

「我根本不確定台灣會不會給我機會,讓我建立一家偉大的半導體公司,但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對我來說也是唯一的可能性,」張忠謀說。「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才去了台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