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臺灣兵役「恢復一年期義務役」的決策倚仗?

2023-10-16 06:10

? 人氣

政府宣佈自2024年元旦恢復一年期義務役。(資料照,美聯社)

政府宣佈自2024年元旦恢復一年期義務役。(資料照,美聯社)

克勞塞維茨《戰爭論》:「戰爭不僅是一種政治行為,更是一種真正的政治工具,一種政治交易的延續。」

 2022年12月,總統蔡女士「無比困難」的決定,宣布2024年元旦恢復「一年期義務役」。對長期處在中共軍事威脅的中華民國,自2000年開始,卻不斷縮減兵役役期,臺灣是凡事以選票優先的民主社會,這次驚奇的延長了,不禁令人好奇政府決策前的倚仗是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政治、軍事、經濟、心理戰略層面淺析影響

國防部公布2024年「一年期義務役(共52週,入伍訓練8週、部隊訓練44週)」徵集約9100餘人(爾後逐年增加,至2029年約5萬3600餘人),併行「四個月軍事訓練役(共13週,入伍訓練5週、部隊訓練8週)」約6萬9500餘人(逐年遞減,至2029年約9300餘人),未來5年義務役(含軍事訓練役)總徵集數,將從7.8萬人,逐年遞減至6.2萬餘人。

總統蔡英文對以色列國民表達關懷之意。(圖/翻攝自FB@蔡英文 Tsai Ing-wen)
自2000年不斷縮減兵役役期後,蔡英文宣布2024年元旦恢復「一年期義務役」。(圖/翻攝自FB@蔡英文 Tsai Ing-wen)

預算因應一年期義務役,2024年預判國防預算「人員維持費(簡稱『人維費』)」將增加約新臺幣20億元,至2029年需增加約新臺幣160億元。想要懂上面數字對國家的影響,就須從各戰略層面角度思考其中的影響力。

一、政治面:國政無礙,選舉利多

(一)資源分配:兵役支出需求占比低對國家財政影響不大

目前我國政府各部、會年度歲出預算,採零和方式分配(你多一點,我就少了一點),若兵役支出增加,可能會有二種狀況出現。第一種,增加國防預算,從立法院公布資訊所見,2018至2022年,國防預算均較前一年2至3%以上成長,占國家總預算16.6至17%(2023年為新臺幣4092億86.7萬元,較前一年度成長達11.5%,占中央政府總預算15.2%),回顧馬英九執政時期的佔比,大致也在16至17%,也就是說國家分配至國防的預算比例,並未大幅度調整,近6年的預算增加,係「國家財政收入增加」所致。因此,國家財政收入若能持續成長,國防預算仍維持占比16-17%,應可滿足兵役延長所需經費(因為人口數逐年下滑,概推估2029年後,最高需求不會超過新臺幣180億元,僅占2023年中央政府總預算2兆6891億元的0.66%)。

第二種,不增加或減少國防預算(國家收入減少或降低預算占比),則須減少「作業維持費(簡稱『作維費』)」或「軍事投資費(簡稱『軍投費』)」。「軍投費」約90%以上是支付已簽署合約的軍備採購經費,其他10%以內是預劃新採購的軍備,尚未簽約的作業費或合約金;另近年大型的採購案(至少編列5至10個年度預算,主要付款額大致在第3-7年),已逐漸進入付款高峰期,故能調整空間不多。「作維費」是支應行政作業、演習、訓練、設施與武器裝備維持等需求,雖能調整空間較大,但這是挖東牆補西牆的作法,會傷害軍隊基本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