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填鴨了,4C 才是王道:《21世紀的21堂課》選摘(3)

2018-09-23 05:10

? 人氣

1848 年,幾百萬人失去了鄉間農場的工作,遷移到大城市,改到工廠裡上班。但他們到了大城市之後,大概性別並不會改變,也不會忽然多個第六感。而且只要在某間紡織廠找到工作,就能在這個行業待上一輩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到了2048 年,人類可能要面臨的就是遷移到網路空間、流動的性別認同、以及電腦植入裝置所帶來的新感官體驗。就算你找到了一份有意義的新工作,譬如為3D虛擬現實遊戲設計最新的時尚流行,但可能只要短短十年,不但是這項工作、甚至是所有需要類似藝術創意的工作,都會被AI 取代。所以你在二十五歲的時候,交友網站上的自我介紹可能是「二十五歲的異女,住在倫敦,時尚業」。但到了三十五歲,就變成「年齡調整中,非特定性別,新皮質活動主要在『新宇宙』虛擬世界,人生使命是要前往其他時尚設計師未曾踏足的境界。」再到了四十五歲,就連約會和自我定義,都成了過時的概念,只要等待演算法幫你找到(或是創造)完美的另一半就行了。還想要從時尚設計找到人生意義嗎?現在演算法的作品已經比你強太多了,如果再去回顧你在十年前最滿意的作品,只會讓你覺得丟臉到無地自容,再也沒有半點自豪的感受。而且你也才四十五歲,後面還有好幾個十年,等待你一再大大改變。

上面這個例子當然只是假設。沒有人真正知道未來的變化將是如何,而且任何的假設都可能與真正的未來,相去甚遠。如果某個人向你描述二十一世紀中葉的世界,聽起來像是一部科幻小說,他很可能是錯的。但如果某個人向你描述二十一世紀中葉的世界,聽起來一點都不像是科幻小說,那他肯定是錯的。雖然我們還無法確定細節,但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一切將會改變!

「生存豪宅」建造在地下,有如科幻小說情節(圖/Pepe Pont @flickr)
「如果某個人向你描述二十一世紀中葉的世界,聽起來一點都不像是科幻小說,那他肯定是錯的。雖然我們還無法確定細節,但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一切將會改變!」(示意圖,Pepe Pont @flickr)

「穩定」是奢侈品

雖然成年人的大腦並不像我們過去以為的那麼僵化,但和青少年的大腦相比,可塑性還是差了一截。要讓神經元重新連結、讓突觸重新搭上線,實在是難如登天。然而在二十一世紀,「穩定」會是我們無福消受的奢侈品。如果還想死守著穩定的身分、工作或世界觀,世界只會咻地一聲超越你,把你遠遠拋在後方。而因為人類的預期壽命應該會更長,你有可能有幾十年的時間,只能活得像一塊無知的化石一樣。想讓自己在這個世界還有點用(不只是經濟上,更重要的是在社會上),就需要能夠不斷學習、重塑自己;而且到時候,五十歲可能還算年輕。

等到改變成為常態,無論是個人或人類整體過去的經歷,參考價值都只會慢慢降低。無論是個人或整體,人類將愈來愈必須面對以前從未遇到的事物,像是超高智能機器、基因工程打造的身體、能夠精確操縱自己情緒的演算法、急速襲來的人為氣候災難,以及每過十年就得換個專業。面對前所未有的局面,到底該怎麼做才正確?現在被大量資訊淹沒,絕無可能全部吸收和分析,又該如何回應?如果不確定性已經不再是例外,而是常態,又要怎麼過下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