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金融界的的鐽震案?還是民進黨的「黨管會」?

2018-08-06 07:30

? 人氣

國民黨團席指台杉如金融版的鐽震案,但其實更像是民進黨的「黨管會」。(翻攝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臉書)

國民黨團席指台杉如金融版的鐽震案,但其實更像是民進黨的「黨管會」。(翻攝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臉書)

國民黨立院黨團召開記者會,指蔡政府成立台杉公司,從公股行庫搬錢百億,迴避監督、私相授受,是金融業的「鐽震案」。是否要以「金融版的鐽震案」名之再說,但全部以納稅人的錢出資,卻全然迴避監督的作法,卻絕對不能被接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依照藍營說法,民進黨執政後成立台杉投資管理顧問公司和台杉生技公司,這2家公司為台杉水牛創投一號、二號案募集資金,但近6到7成的資都來自公股銀行;金管會則「配合」放寬銀行轉投資創投基金的限制,結果就成功的「從銀行搬錢」105億元。國民黨團書記長、也是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並以「搬錢3部曲」,形容從政府投資成立台杉、再轉投資及成立創投基金、再到讓公營行庫掏錢投資的手法。

外界或許很難事前用綠營蓄意「搬錢、掏空」公股銀行的觀點指責,因為「尚無犯罪事實」,但整個事件與結構,確實有多處不合理、亦不該如此行事之處。

在這整個結構中,最具關鍵位置的是台杉投顧公司,其它台杉生技、募集的創投基金,都是由其而來的。但在設計上,台杉投顧巧妙的被設計為一家非公營企業,說好聽是讓其有彈性、靈活、更有經營績效;講難聽就是迴避立法院及社會監督。

事實上台杉除了占近4成的國發基金外,另外占近6成的大股東是一家叫「創新工業技術移轉公司」,這是一家工研院下的企業,董事長就由工研院長劉仲明擔任,還有百分之百公營的台銀小小投資了100萬元。因此,不論怎麼看,這都是一家典型的公營企業,但蔡政府卻把其設計並解釋成民營公司,所以可不受監督。

再以人事看,董事長吳榮義是綠營財經大老,由政府找來擔任;台杉投管會委員有七人,除吳榮義外,還包括外聘的國策顧問何美玥、中鋼前董座林文淵、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等。

藍委以「金融版的鐽震案」形容台杉的結構與營運,但看看台杉投管會名單,這豈不是民進黨的「黨管會」?

而台杉募集創投基金,當時官員說有多家金融機構有濃厚的興趣,儼然前途大好、萬事可為;但依照藍委掌握的資料,原來有6-7成都是找公營行庫投資:兆豐銀投資6億元、合庫5億元、華南銀5億元、第一銀5億元……;甚至連從公股行庫拿錢的手法都有疑慮,據藍委的說法,陸續有幾家銀行向他們密報,指銀行董事會把投資台杉水牛二號創投案用「報告案」通過,直接授權董事長全權處理,躲開董監事監督,有掏空官股銀行嫌疑。

因為台杉不是公營事業,所以不受監督;因為出資的公股行庫可自己決定轉投資,立法院除了把行庫叫去罵罵外,也監督不到這些資金。因此,這數十上百億元的資金,就這樣交到一個不受監督管轄、完全只能指望其「自律」的台杉手上,而未來決定如何使用資金、要投資那些企業,最高決策機構就是台杉公司。但看看台杉投管會中有如民進黨「黨管會」的委員名單,社會大眾要如何相信其專業、無私?

而且,這百億不受監督的資金只是起步而已,台杉是因應蔡政府「打國家隊」思維下的產物,號稱是「國家級投資公司」,任務是募集多檔創投基金,配合政策投資「5+2產業」,所以未來還可望看到「台杉水牛N號」出爐。事實上,除了台杉之外,國發會一手主控操盤的千億元「產業轉型基金」,同樣是風險高又問題多多。

更可議的是負責金融監理的金管會,理應設門檻為金融風險把關,結果金管會「以大局為重」的大幅放寬銀行投資創投的比例限制,至於銀行是否吃下過多風險,則全然不在其考量。而且,不顧銀行風險、配合政策優先,似乎已成為金管會的慣性─不論是銀行的不動產投資比例限制、對專案融資的個案限制,為了配合社會住宅、綠能等政策,金管會一律放寬。原來的限制,其實都有管控與分散銀行風險的考量,但金管會顯然是顧不得這些了,至於放寬導致的風險,銀行就吞了吧。

蔡政府要提振投資、要產業轉型,當然可以也應該支持,但應該以拉台民間投資為主力,而非事事都由政府投資;甚至要動用政府資金打國家隊,也勉強可接受,但請一切依體制、依制度、讓該受監督的受到監督與管轄,而非巧解法令,讓幾乎全部是「官味」的資金全然不受監督,其後遺症與問題是讓人擔心。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