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BRT為砍而砍,凸顯林佳龍失敗的交通政策

2018-07-01 05:30

? 人氣

作者認為,公車優先專用道有其瓶頸,而BRT為拆而拆,實非台中之福。(取自Webb Chung@Flickr)

作者認為,公車優先專用道有其瓶頸,而BRT為拆而拆,實非台中之福。(取自Webb Chung@Flickr)

台灣大道近日又因一起交通意外導致台中市區交通癱緩,其實近年台中市民已經深深感受台灣大道在拆除BRT後的苦果,BRT絕非不能「打掉重練」,而是民眾見不到替代方案,雖然林佳龍市長曾經在2014年豪言:「1年內改善台中5大塞車路口」,但是4年過去了,包括5大路口中的台灣大道、環中路也未見實質改善,恐怕林佳龍市長必須爲當初的空頭支票而道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隨著選情加熱,林佳龍市長不斷要求對手盧秀燕在捷運藍線與BRT之間做出選擇,撇開候選人之間的口水戰,這本來就不是非此即彼的問題,而是需要整體評估的計畫,BRT在包括法國、溫哥華等地,都成功成為整體交通政策的一環,正如溫哥華過去的BRT就起到輔助整體交通規劃的作用,溫哥華政府便是了解到捷運建設並非一蹴而就,溫哥華2001年興建了98 B-Line BRT來供應每天2萬名旅客使用,即便2009年由捷運取代(Canada Line Sky Train),在捷運建設的黑暗期便能有效緩解交通堵塞,尤其台中市政府如今正在建設捷運藍線,如果當初保留台中BRT,只要善加利用BRT的靈活性,恰恰能降低交通癱瘓的風險。

筆者猜想林佳龍市長可能想模仿柯P拆除公車優先專用道,但結果卻是淪為東施效顰,因為BRT與公車優先專用道之間的比較,各國都曾有實行的經驗,只要BRT能夠在政府的有效利用下,無論人流上車時間與公車停留時間均能優於公車專用道,因此現況的公車優先專用道無論如何優化,台中大道塞車時平均時速曾經低至只有6公里,可見公車優先專用道有其瓶頸,而BRT為拆而拆,實非台中之福。

無論台中市府如何強調優化公車專用道解決台中交通的好處,根據統計台中市目前共有10萬多個交通壅塞點,交通局至今亦僅敢聲稱改善了175個點,即便是其中被台中市府重點標榜的「禁止台灣大道左轉」政策,亦造成惠中路形同「停車坪」的後果,而過去警政署2017年統計裡亦將惠中路、台中大道列為六都肇事車禍的頻發區域,一再都顯示出台中市府在整體交通政策規劃的不足。

台中市交通局長王義川檢視台灣大道部分路口禁止車輛左轉測試,對初期成效感到滿意。(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台中市交通局長王義川檢視台灣大道部分路口禁止車輛左轉測試,對初期成效感到滿意。(資料照,台中市政府提供)

筆者必須再次強調BRT並非不可廢除,而是必須有其配套,但如今的情況卻是只剩一條效率堪憂的公車專用道,四年過去了,當初林佳龍承諾的台中捷運藍線如今仍見不到成果,甚至原先國民黨時期由蕭家淇就已經核定的「國1增銜接台74線交流道」,時至今日居然仍「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台中市府與其繼續誇口1年內能改善台中5大塞車路口,不如實質面對台中市約10萬多個交通壅塞點,否則當捷運交通建設逐漸進入黑暗期,民眾的怨言將只增不減。

*作者為科技服務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